二丁基羟基甲苯简介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二丁基羟基甲苯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3.1.2 汉语拼音3.1.3 英文名 3.2 结构式3.3 分子式与分子量3.4 CAS号3.5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3.6 性状 3.6.1 凝点3.6.2 吸收系数 3.7 鉴别3.8 检查 3.8.1 甲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3.8.2 硫酸盐3.8.3 游离酚3.8.4 有关物质3.8.5 炽灼残渣3.8.6 重金属3.8.7 砷盐 3.9 含量测定 3.9.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9.2 校正因子的测定3.9.3 测定法 3.10 类别3.11 贮藏3.12 版本 1 拼音
èr dīng jī qiǎng jī jiǎ běn
2 英文参考dibenzylatioolue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二丁基羟基甲苯药典标准3.1 品名3.1.1 中文名二丁基羟基甲苯
3.1.2 汉语拼音Erdingjiqiangjijiaben
3.1.3 英文名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24O 220.35
3.4 CAS号[128370]
3.5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2,6二特丁基(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含C15H24O应为95.0%~105.0%。
3.6 性状本品为无色、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水和丙二醇中不溶。
3.6.1 凝点本品的凝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D)为69~70℃。
3.6.2 吸收系数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278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为80.0~90.0。
3.7 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乙醇2ml溶解后,加0.1%丙酸睾丸甾酮乙醇溶液1ml和8.5%氢氧化钠溶液2ml,在80℃水浴加热10分钟,放冷,即显蓝色。
(2)取本品约1mg,加甲醇10ml溶解后,加水10ml,再加0.3%亚硝酸钠溶液2ml和邻联茴香胺溶液(取200mg邻联茴香胺二盐酸化物,加甲醇40ml与1mol/L盐酸60ml的混合溶液使溶解,即得)5ml,在3分钟内即显橙红色;加三氯甲烷5ml,振摇,三氯甲烷层即显紫色或深红色,见光后即褪色。
(3)取吸收系数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27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3.8 检查3.8.1 甲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澄清的甲醇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 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3.8.2 硫酸盐取本品10.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8.3 游离酚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加0.25%氢氧化钠溶液50ml,于65℃水浴中加热振荡5分钟,冷却,滤过,滤液置碘瓶,滤渣用水30ml分次洗涤,洗液并入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10ml,加盐酸5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用10%碘化钾溶液5ml封口,15℃以下暗处放置15分钟后,微开瓶塞,将碘化钾溶液放入碘瓶中,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再用水封口,暗处放置5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指示液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81mg的C7H8O。含游离酚按对甲苯酚(C7H8O)计,不得过0.02%。
3.8.4 有关物质取本品约0.2g,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2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后,展开距离大于15cm,晾干,喷以5%铁氰化钾溶液-10%三氯化铁溶液-水(10:20:70)混合溶液(临用新配),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所显的主斑点相比较,均不得更深。
3.8.5 炽灼残渣取本品20.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在800℃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01%。
3.8.6 重金属取本品2.5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四。
3.8.7 砷盐取本品2.0g,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 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1%)。
3.9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测定。
3.9.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DB624毛细管柱(6%腈丙基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分析柱;柱温180℃。理论板数按二丁基羟基甲苯峰计算不低于5000,二丁基羟基甲苯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9.2 校正因子的测定取4叔丁酚适量,加丙酮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二丁基羟基甲苯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加内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3.9.3 测定法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加内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3.10 类别药用辅料,抗氧剂。
3.11 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3.12 版本执行标准是指反映质量特性的全方位产品标准,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护肤品执行标准,希望对你有用!
护肤品执行标准一、基础标准与安全卫生标准
GB 5296.3-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
GB 7916-1987 化妆品卫生标准
GB 7916-1987《化妆品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 7919-1987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 方法
GB/T 18670-2002 化妆品分类
QB/T 1684-2006 化妆品检验规则
QB/T 1685-2006 化妆品包装外观要求
护肤品执行标准二、测定方法标准
GB/T 13531.1-2008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pH值的测定
GB/T 13531.3-1995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浊度的测定
GB/T 13531.4-1995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22728-2008 化妆品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404-2009 化妆品中需氧嗜温性细菌的检测和计数法
GB/T 24800.1-2009 化妆品中九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2-2009 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薄层层析法
GB/T 24800.3-2009 化妆品中螺内酯、过氧苯甲酰和维甲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4-2009 化妆品中氯噻酮和吩噻嗪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5-2009 化妆品中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6-2009 化妆品中二十一种磺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7-2009 化妆品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8-2009 化妆品中甲氨嘌呤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9-2009 化妆品中柠檬醛、肉桂醇、茴香醇、肉桂醛和香豆素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4800.10-2009 化妆品中十九种香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4800.11-2009 化妆品中防腐剂苯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4800.12-2009 化妆品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的测定
GB/T 24800.13-2009 化妆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QB/T 1863-1993 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QB/T 1863-1993 《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第1号修改单
QB/T 1864-1993 电位溶出法测定化妆品中铅
QB/T 2186-1995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水解蛋白液含氮量
QB/T 2333-1997 防晒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QB/T 2334-1997 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定性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QB/T 2407-1998 化妆品中D-泛醇含量的测定
QB/T 2408-1998 化妆品中维生素E的测定
QB/T 2409-1998 化妆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QB/T 2470-2000 化妆品通用试验方法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QB/T 2789-2006 化妆品通用试验方法 色泽三刺激值和色差ΔE﹡的测定(原GB/T 13531.2-1992)
护肤品执行标准三、卫生检验方法标准
GB/T 7917.1-1987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 汞
GB/T 7917.2-1987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 砷
GB/T 7917.3-1987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 铅
GB/T 7917.4-1987 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 甲醇
GB/T 7918.1-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
GB/T 7918.2-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7918.3-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粪大肠菌群
GB/T 7918.4-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绿脓杆菌
GB/T 7918.5-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7149.1-1997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总则
GB 17149.2-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3-1997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4-1997 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5-1997 化妆品甲损害 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6-1997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7-1997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护肤品执行标准四、产品质量标准
QB 1643-1998 发用摩丝
QB 1644-1998 定型发胶
QB/T 1645-2004 洗面奶(膏)
QB/T 1857-2004 润肤膏霜
QB/T 1858-2004 香水、古龙水
QB/T 1859-2004 香粉、爽身粉、痱子粉
QB/T 1862-1993 发油
QB/T 1974-2004 洗发液(膏)
QB/T 1975-2004 护发素
QB/T 1976-2004 化妆粉块
QB/T 1977-2004 唇膏
QB/T 1978-2004 染发剂
QB/T 2284-1997 发乳
QB/T 2285-1997 头发用冷烫液
QB/T 2286-1997 润肤乳液
QB/T 2287-1997 指甲油
QB/T 2660-2004 化妆水
QB/T 1858.1-2006 花露水
QB/T 2488-2006 化妆品用芦荟汁、粉
QB/T 2835-2006 免洗护发素
QB/T 2872-2007 面膜
QB/T 2872-2007 《面膜》第1号修改单
QB/T 2873-2007 发用啫喱(水)
QB/T 2873-2007 《发用啫喱(水)》第1号修改单
QB/T 2874-2007 护肤啫喱
QB/T 2874-2007 《护肤啫喱》第1号修改单
QB/T 4076-2010 发蜡
QB/T 4077-2010 焗油膏(发膜)
QB/T 4078-2010 发用产品中吡硫翁锌(ZPT)的测定 自动滴定仪法
QB/T 4079-2010 按摩基础油、按摩油
QB/T 4126-2010 发用漂浅剂
QB/T 4127-2010 化妆品中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QB/T 4128-2010 化妆品中氯咪巴唑(甘宝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护肤品执行标准五、包转储运及其相关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5173-1995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 阴离子活性物的测定 直接两相滴定法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3173-2008 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试验方法
GB/T 14449-2008 气雾剂产品测试方法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BB 0005-1995 气雾剂产品标示
GB/T 601-2002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 19643-2005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GB 19778-2005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 溶出允许限量
护肤品执行标准相关 文章 :
1. 清爽型护肤品品牌
2. 最好用护肤品排行榜
3. 最基本的护肤品
4. 汽车销售顾问执行标准
1.化妆品的质量
首先,选择化妆品最重要的是看质量是否有保证。一般来说选择名厂,名牌的化妆品比较好,因为名厂的设备好,产品标准高,质量有保证,而名牌产品一般也是信得过的产品,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不能买无生产厂家和无商品标志的化妆品,同时要注意产品有无检验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以防假冒。还要注意化妆品的生产日期,一般膏、霜、蜜类产品尽可能买出厂一年内的。
其次,学会识别化妆品的质量。
①从外观上识别:好的化妆品应该颜色鲜明、清雅柔和。如果发现颜色灰暗污浊、深浅不一,则说明质量有问题。如果外观浑浊、油水分离或出现絮状物,膏体干缩有裂纹,则不能使用。
②从气味上识别:化妆品的气味有的淡雅,有的浓烈,但都很纯正。如果闻起来有刺鼻的怪味,则说明是伪劣或变质产品。
③从感觉上识别:取少许化妆品轻轻地涂抹在皮肤上,如果能均匀紧致地附着于肌肤且有滑润舒适的感觉,就是质地细腻的化妆品。如果涂抹后有粗糙、发粘感,甚至皮肤刺痒、干涩,则是劣质化妆品。
2.个人和环境因素选择化妆品,除化妆品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到使用者和环境因素。
①依据皮肤类型:油性皮肤的人,要用爽净型的乳液类护肤品;干性肌肤的人,应使用富有营养的润泽性的护肤品;中性肌肤的人,应使用性质温和的护肤品。
②依据年龄和性别:儿童皮肤幼嫩,皮脂分泌少,须用儿童专用的护肤品;老年人皮肤萎缩,又干又薄,应选用含油分、保湿因子及维生素E等成分的护肤品;男性宜选用男士专用的护肤品。
③依据肤色:选用口红、眼影、粉底、指甲油等化妆品时,须与自己的肤色深浅相协调。肤色较白的人,应选用具有防晒作用的化妆品。
④依据季节:季节不同,使用的化妆品也有所不同。在寒冷季节,宜选用滋润、保湿性能强的化妆品,而在夏季,宜选用乳液或粉类化妆品。
具体的容许含量可参考《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质量标准》
毒理学数据:
①LD50:大鼠口服2.0g/kg。
②ADI:0~0.3g/kg(bw)(FAO/WHO,1995)。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超过0.2 g/kg。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总量不得超过0.1 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最大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脱水豆浆,0.001%;香精油,0.01%~0.1;食品包装材料0.02%~0.1%;口香糖基质用量可达0.1%。
另外如中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86)规定:二丁基羟基甲苯可用于油脂、奶油、干鱼、贝类制品及其干制品,其使用量低于0.2 g/kg;用于冷冻鱼、贝类及冷冻鲸鱼肉的浸渍液,最大使用量为0.1 g/kg;用于口香糖、泡泡糖,低于0.75 g/kg。FAO/WHO(1984)规定:一般食用油脂,单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叔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2 g/kg(其中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总量为0.2g/kg,但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合用时,最大使用量为0.1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