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硝基间二甲苯详细资料大全
5-硝基间二甲苯是化学物质,CSA号是 99-12-7。 不溶于水,易溶於乙醇、乙醚
基本介绍中文名 :5-硝基间二甲苯 外文名 :3,5-dimethylnitrobenzene 外观 : 无色针状结晶 国标编号 :61675 CAS号 : 99-12-7理化常数,对环境的影响,监测方法,环境标准,应急处理方法,泄漏应急处理,防护措施,急救措施, 理化常数 别 名: 5-硝基间二甲苯;5-硝基-1,3-二甲苯;1,3-二甲基-5-硝基苯 分子式: C8H9NO2;(CH3)2C6H3NO2 分子量: 151.17 蒸汽压: 98.5kPa(273℃) 熔 点: 75℃ 沸 点: 273℃/98.5kPa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於乙醇、乙醚 密 度: 无资料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物有机合成 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害。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中毒死亡。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 *** 性。对皮肤有 *** 性。吸收进入人体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监测方法 用各种新液相、气相色谱分析硝基二甲苯异构体—(Ono,Aoi;Masuda,Yoshio),《Anal.Lett.,Part A》,1980,13,No14,1269~1276(英文)《分析化学文摘》,1982.5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应急处理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菸、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硝基甲苯,也叫邻硝基甲苯 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及塑料等工业,有毒。黄色易燃液体。相对密度1.163(20/4℃)。熔点-9.5℃。沸点221.7℃。闪点106℃。折射率nD(20℃)1.5474。燃点420℃。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和苯,可与乙醇、乙醚混溶。 一般来说在苯环上有硝基的物质都易爆...
分子量:171.58
CAS号:83-42-1
性质:针状结晶。熔点37-40℃,沸点238℃,闪点125℃,折光率1.5377(69℃)。溶于乙醇,不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
制备方法:由邻硝基甲苯经氯化而得。先将邻硝基甲苯、无水三氯化铁(催化剂),加入反应器中,于50-60℃通入氯气,至反应物的相对密度达1.27- 1.29(48-50℃)或1.31-1.32(26-28℃)为止。用5%盐酸洗三次,再用水洗两次,最后加液碱调节pH为7。分尽水层,蒸去水分后,减压分馏,收集120-150℃(5.33-8.0kPa)的馏分,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即得成品。收率为40%以上。
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
沸点:350ºC
水溶性:200G/L(20ºC)
性质描述:白色结晶。熔点70℃,在25℃水中溶解度为25g/100ml,在水溶液中逐斩分解。能溶于热稀乙醇。
中文名称 间硝基苯磺酸钠
中文别名 3-硝基苯磺酸钠3-硝基苯磺酸钠盐坊染盐SM-硝基苯磺酸钠3-硝基苯磺酸钠水合物防染盐S,防染盐3-硝基苯磺酸钠水合物, 98%, 水 <2%
CAS号: 127-68-4
分子式: C6H4O5NSNa
线性分子式: O2NC6H4SO3Na
纯度: ≥95%
MDL号: MFCD00007490
Beilstein号: 3639982
EC号: 204-857-3
2,6èr xiāo jī jiǎ běn
2 英文参考2,6Dinitrotoluene
3 国标编号61674
4 CAS号606202
5 中文名称2,6二硝基甲苯
6 英文名称
2,6Dinitrotoluene
7 分子式C7H6N2O4;CH3C6H3(NO2)2
8 外观与性状浅黄色针状结晶
9 分子量182.14
10 熔点66℃
1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2 密度相对密度(水1)1.28
13 稳定性稳定
14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15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原料
16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形成高铁血给蛋白血症的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晕、虚弱、恶心、紫绀、倦睡、气短和虚脱。慢性影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肝脾损害等。
17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77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经磨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18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319491 水质 示波极谱法 GB/T1390192 水质 色谱法 WS/T1631999 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19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mg/m3[皮]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嗅觉阈浓度 0.1mg/L 20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水润湿,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1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2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重量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