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贷款政策逐步放宽松,全国各地普遍房价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签证卖屋买卖合同并支付定金后,房主突然以各种理由说房子不卖了,这时基本上只需要支付买家相应的违约金即可。但是就算支付了违约金,由于房价上涨,可能再进行出售时可多卖几十万元,所以,很多人跟风这样操作。
为了买房,在深圳拼搏多年的王先生这几天夜不能寐。王先生于2月签订了上海一套房屋的买卖合同,并支付了30万元定金,想不到3月却被卖家“放鸽子”。卖家违约的理由很无厘头:签合同时自己酒喝多了。但王先生随后发现,该卖家其实将这套房屋加价30%在其他中介挂盘出售。与卖家协商无果之后,王先生只能寻求法律途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但即便胜诉,王先生也只能获得房产成交价20%的违约金,远远抵不上这段时间的房价涨幅,这样还能赚钱的。
那么,卖房人出现违约的行为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房价上涨情况下,一旦业主有毁约迹象,买方应当及时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并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以防一房两卖执行困难。第二,违约金同时具有惩罚性与补偿性特征,即使守约方没有任何损失,毁约方也要支付守约方违约金;第三,解约权是守约方对根本违约方行使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其行使以自身没有毁约行为为前提。
在房价涨的飞快的情况下,如果卖家硬要违约不卖房,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买家的这种风险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约束。可以从定金方面来说,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定金高可以达到总房价的20%。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比如一套房子售价200万元,如果定金约定为40万元,违约双倍返还就是80万元。而从违约金方面来说,一般违约金不能超过总房价的30%。200万的房子违约金高可以约定为60万元。当时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房价上涨的空间没有赔偿的多,卖家自然也就不会违约了。
所以,买房时请一定要了解清楚房屋状况,在签署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尽量将自己的利益大化话,尤其是在房价飞涨的情况下,一定要留意房屋买卖违约金的问题。
房价大涨的当下,很多二手房房主会选择违约来达到涨价的目的。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购房者买房应当注意什么?
卖家坐地起价买家告上法院
南京一购房者买二手房,跟卖家谈好价格签了合同,并支付了10万定金、70万解押款。没想到对方拿了钱后,提出加价。多次交涉无果,购房者把卖家告上法院。其实,房价大涨的现在,类似情况屡屡出现。
除去违约金 房子重卖还多赚几十万
河西一带名校的教育地产,交易双方谈好的成交价格是370万元。但是同一小区同一楼层面积相当的房子,标价高达500多万,低的也标到450万元。卖家违约,按照双方的合同约定,违约金是20万元。对此,购房者认为,卖家应该返还10万定金之后,再赔偿20万元。而售房者认为,只是双倍返还定金,一共20万元。按照网上的最低房价,售房者即使赔付20万违约金,把房子重新卖掉,也能多赚60万元。
房价涨得快,如果卖家硬要违约不卖房,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买家的风险?
专业人士建议,可以从定金和违约金两个方面来做一些约定。
定金方面来说,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定金最高可以达到总房价的20%。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比如一套房子售价100万元,如果定金约定为20万元,违约双倍返还就是40万元。
违约金方面来说,一般违约金不能超过总房价的30%。100万的房子违约金最高可以约定为30万元。他认为,如果房价上涨的空间没有赔偿的多,卖家自然也就不会违约了。
定金、违约金,是两种维权的渠道。如果卖家违约,购房者应当明白可以二选一,但选择了一种方式,就不能同时再用另外的名义索赔。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0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法律对于双方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并没有明确比例的规定,只有在出现纠纷而涉诉后,才规定了上限,合同法司法解释规定,一方主张违约金的,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比如,一方因对方违约造成了1万元的损失,那违约金大致能主张3千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主张1万3千元的赔偿,其立法目的在于违约金是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当然,各地法院甚至不同的法官对于违约金的判罚都不尽相同,自由裁量空间相对较大。但是,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它是合同双方在打算违约时要考量的成本。因此,在房屋买卖交易中,约定10%的违约金并无不妥,因为是合同条款,属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约定,约束的是合同双方,其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属于合理的。这里律师提醒大家,不要过分重视违约金的效力,因为虽然约定的很高,但在法庭中很可能不会得到法官的全部支持,但是也不要轻视违约金,因为,它属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双方具有合同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