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骨料的坚固性

周敏

骨料的坚固性概述

坚固性反应骨料在气候、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能力。通常用硫酸盐浸泡法来检验颗粒抵抗膨胀应力的能力。

骨料的坚固性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骨料的坚固性常见问题

什么是骨料?

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包括卵石碎石废渣等,细骨料包括中细砂,粉煤灰等。骨料是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有粗骨料(,砂)和细骨料(水泥)之分,

混凝土中粗骨料、细骨料指哪些?

混凝土中粗骨料就是指石子(无论大小),细骨料是指砂子

碱骨料反应

答:这是微观变化,肉眼很难看到的。你可以到 国家酸盐研究所 网站 找找相关资料

何谓骨料级配?如何判断细骨料的级配是否良好?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当水泥加水拌合后,浆体显得较干稠,流动性较小。当在水泥浆体中加入减水剂后,由于减水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一方 面游离水被释放出来,增大了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表面,从而增大了拌合物的流动性,...

轻骨料砼是什么?

是一种内部均匀分布细小气孔而无骨料的砼。

粗细骨料应符合的要求

2)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应大于20%.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

3)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围内。

骨料级配

骨料级配

骨料中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之间的数量比例,称为骨料的级配。

骨料的级配如果选择不当,以至骨料的比表面积、空隙率过大,则需要更多的水泥浆,才能使混凝土获得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填充骨料间的空隙。而且,骨料的级配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强度、耐久性等。如果骨料级配不合理,有时即使多加水泥,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骨料级配对于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混凝土非常重要。

骨料颗粒大小常用筛分确定,JGJ52-2006对标准筛系的规格和质量有明确的规定。骨料的级配采用各筛上的筛余量按质量百分率表示,其筛分结构可以绘制成筛分曲线,也称级配曲线。

骨料级配对空隙率影响

骨料级配、骨料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等因素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需水量都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性、经济性、孔隙率、收缩性和耐久性产生显著影响。

骨料的级配对空隙率的影响从下图的实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烧杯中是单一级配的粒径较大的骨料,第二个烧杯中是单一级配的粒径较小的骨料,第三个烧杯中是这两种骨料按1:1混合(体积比)的混合骨料。然后向这三个烧杯中注入水,前两个烧杯可注入的水量完全相同,说明骨料间的空隙的体积是相同的,与骨料的粒径没有关系。而第三个烧杯可注入的水量明显减少,说明这两种骨料混合后,骨料间空隙的体积明显减小,也就是说空隙率显著下降。如果将更多不同粒径的骨料混合在一起,其空隙率会进一步下降。而混凝土中水泥浆的用量与骨料空隙率成正比。

骨料空隙率实验

在实际工程中,水泥浆的用量往往大于骨料间空隙的体积。如下图所示,上图中骨料彼此相接触,下图表示骨料分布在水泥浆中的情况,骨料彼此不再接触,因此空隙体积变大,也就是水泥浆的用量增大,只有这样,混凝土才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骨料空隙率与水泥浆的用量

级配理论

良好的骨料级配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骨料的空隙率最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用量,配出性能好的混凝土。

2,骨料混合物具有适当小的表面积,从而节省水泥,改善工作性能。

3,尽可能采用最大数量的最大粒径骨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密实度,减少表面积。大粒径骨料越多,骨架作用越强。

目前常用的级配理论有两种,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一、连续级配理论

连续级配的特征是粗细骨料各分级粒度俱全,相邻两级粒径比为2。

主张连续级配的专家认为,一个良好的连续级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径比及其含量形成一个连续的级配曲线。如在实际配合混凝土时,骨料各级含量符合或接近此理论曲线,所配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实度。

二、间断级配理论

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邻两级骨料粒度比要比较大,才能使大颗粒十分靠近,大颗粒数量最多。有试验证明,但粒度比为8:1时,采用2-3级的间断级配,就可能达到最优的空隙率。试验还指出,间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用量远远大于连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在达到同样的空隙率时,间断级配的表面积较小。

上述两种级配理论的前提是,认为硬化后混凝土的结构及其骨料的空间关系,与硬化前干混合物颗粒排列状态相对应。只有在此前提下,骨料的理想级配才有意义。

但实际情况是,混凝土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措施才能使之密实成型,因此骨料的实际分布状态受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外力作用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保持理想位置,特别是混凝土干硬时,其紧密程度与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

其实,上述两个级配理论都是要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从而提高最大颗粒的使用量。在这方面,间断级配的优越性显然更显著些。间断级配的优点是空隙率小,表面积小,骨料的骨架作用较显著,从而能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骨料如何配?

骨料组合结构有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三类(分别对应的是岩石中的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不同的混凝土对骨架的结构要求各有不同。

对于泵送的混凝土而言,需要的是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对于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则需要密实结构的骨料组合,对于透水混凝土则需要骨架空隙结构。

一种确定的骨料其级配是确定的连续粒级或者单一粒级。生产所需要的骨料是以这已有的(确定的)骨料去合成一个具有新级配的骨料组合。其方法有:

1、按不同的比例组合骨料,分别测定其容重,取较密实者。一般是先分别确定各种砂、石的比例,然后按经验或者其他方法确定砂率。也就是结果是密实的,但是否适合配制泵送混凝土,是不确定的。对于2种砂或石的合成比较方便,如果有3种以上,那试验会比较烦杂。那就需要先合成其的2种,然后将这作为赝颗粒与第3种再去合成。

2、直接以筛分结果,按连续级配的曲线试算求解。按不同的比例组合骨料,分别试算其各档料的筛余是否符合连续级配。与方法1一样,石、砂先分别按规范中的级配范围配好,再去选择砂率。

3、按上一档(较大粒径)的空隙率确定下一档(较小粒径)的用量。也是先确定各种石的比例,然后确定砂率。比如以“干砂浆”体积填充石子空隙以及其他的“正填法”、“逆填法”。

4、骨料密实级配,富勒理想级配的曲线公式:P=A+(100-A)* 式中 P---通过某一筛孔的颗粒百分数%A---系数,随混凝土的坍落度而变,查下表d---某一筛的筛孔宽或直径mmD---骨料的最大粒径mm由上式计算出来的各级颗粒百分数,可作为密实级配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求出骨料容重最大的级配,即为密实级配。

5、按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是人为的剔去骨料中的某些中间级,在颗粒配合时故意造成颗粒尺寸的间断,也就消除了较小颗粒的契塞和支撑作用所造成的空隙,使骨料的空隙率达到最小。间断级配的颗粒组成不能用筛分曲线图来表示。间断级配的优点是空隙率小,比连续级配的密实度高。

间断级配的各档集料组合之间关系,以D1、D2、D3、D4表示各档颗粒粒径的上限,d1、d2、d3、d4为其下限,则:第一档组合 D1/d1=1.5第二档组合 D2/d2=1.5—2第三档组合 D3/d3=2第四档组合 D4/d4=2至于D1、D2、D3、D4之间的关系,卵石:D2/D1=1/8,D3/D2=1/6—1/8,D4/D3=1/6;碎石:D2/D1=1/10,D3/D2=1/8—1/10,D4/D3=1/8。

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两档级配,很少采用四档级配,因为用第二档组合的集料填充第一档组合的集料,其填满程度就可以达到95%。

骨料中断后,下一级和上一级颗粒平均尺寸的比值一般采用1:4—1:6之间。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上,以采用两级中断为宜。如最大粒径为40mm,其分级可为5—10mm,20--40mm。在大体积(如水工)中,可采用三级中断。如最大粒径为250mm,其分级可为5—10mm,25--50mm,150--250mm。当最大粒径小于25mm时,因空隙率的减少不显著,不宜采用。以上5种方法可以配出密实的组合,却不能保证流动性。

6、基于连续级配的砂石统一曲线基于砂、石都是骨料,只不过是颗粒粗、细的区别和石、砂分别配在二者的粒径交界处会有很大的“撞车” 可能,应该将砂、石统一考虑,以简化、优化合成骨料级配的方法。以FULLER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基础, 参考混凝土泵送规范的最佳级配线和适宜泵级配区、骨料组成对强度的影响、个别孔径颗粒对泵送的影响(如0.315等)对曲线作一定的修正,形成砂石统一曲线。

曲线(略)经过与几个区域的实际应用配比对比: 仅仅是死板的按曲线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使用的配比相差不大(实际应用时不是仅仅考虑流动性最好,而是成本第一);对存在问题的配比也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无论是天然砂、机制砂还是石屑都一样适用。

声明:

砂浆与保温发布、转载、摘编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QQ:364935729

骨料级配​

骨料级配

骨料中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之间的数量比例,称为骨料的级配。

骨料的级配如果选择不当,以至骨料的比表面积、空隙率过大,则需要更多的水泥浆,才能使混凝土获得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填充骨料间的空隙。而且,骨料的级配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强度、耐久性等。如果骨料级配不合理,有时即使多加水泥,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骨料级配对于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混凝土非常重要。

骨料颗粒大小常用筛分确定,JGJ52-2006对标准筛系的规格和质量有明确的规定。骨料的级配采用各筛上的筛余量按质量百分率表示,其筛分结构可以绘制成筛分曲线,也称级配曲线。

骨料级配对空隙率影响

骨料级配、骨料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等因素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需水量都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经济性、孔隙率、收缩性和耐久性产生显著影响。

骨料的级配对空隙率的影响从下图的实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烧杯中是单一级配的粒径较大的骨料,第二个烧杯中是单一级配的粒径较小的骨料,第三个烧杯中是这两种骨料按1:1混合(体积比)的混合骨料。然后向这三个烧杯中注入水,前两个烧杯可注入的水量完全相同,说明骨料间的空隙的体积是相同的,与骨料的粒径没有关系。而第三个烧杯可注入的水量明显减少,说明这两种骨料混合后,骨料间空隙的体积明显减小,也就是说空隙率显著下降。如果将更多不同粒径的骨料混合在一起,其空隙率会进一步下降。而混凝土中水泥浆的用量与骨料空隙率成正比。

骨料空隙率实验

在实际工程中,水泥浆的用量往往大于骨料间空隙的体积。如下图所示,上图中骨料彼此相接触,下图表示骨料分布在水泥浆中的情况,骨料彼此不再接触,因此空隙体积变大,也就是水泥浆的用量增大,只有这样,混凝土才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骨料空隙率与水泥浆的用量

级配理论

良好的骨料级配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骨料的空隙率最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用量,配出性能好的混凝土。

2,骨料混合物具有适当小的表面积,从而节省水泥,改善工作性能。

3,尽可能采用最大数量的最大粒径骨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密实度,减少表面积。大粒径骨料越多,骨架作用越强。

目前常用的级配理论有两种,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一、连续级配理论

连续级配的特征是粗细骨料各分级粒度俱全,相邻两级粒径比为2。

主张连续级配的专家认为,一个良好的连续级配是按照一定的粒径比及其含量形成一个连续的级配曲线。如在实际配合混凝土时,骨料各级含量符合或接近此理论曲线,所配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和最大密实度。

二、间断级配理论

为了得到最小空隙率,相邻两级骨料粒度比要比较大,才能使大颗粒十分靠近,大颗粒数量最多。有试验证明,但粒度比为8:1时,采用2-3级的间断级配,就可能达到最优的空隙率。试验还指出,间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用量远远大于连续级配最大一级骨料的用量,在达到同样的空隙率时,间断级配的表面积较小。

上述两种级配理论的前提是,认为硬化后混凝土的结构及其骨料的空间关系,与硬化前干混合物颗粒排列状态相对应。只有在此前提下,骨料的理想级配才有意义。

但实际情况是,混凝土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措施才能使之密实成型,因此骨料的实际分布状态受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及外力作用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保持理想位置,特别是混凝土干硬时,其紧密程度与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

其实,上述两个级配理论都是要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和表面积,从而提高最大颗粒的使用量。在这方面,间断级配的优越性显然更显著些。间断级配的优点是空隙率小,表面积小,骨料的骨架作用较显著,从而能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骨料如何配?

骨料组合结构有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三类(分别对应的是岩石中的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不同的混凝土对骨架的结构要求各有不同。

对于泵送的混凝土而言,需要的是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对于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则需要密实结构的骨料组合,对于透水混凝土则需要骨架空隙结构。

一种确定的骨料其级配是确定的连续粒级或者单一粒级。生产所需要的骨料是以这已有的(确定的)骨料去合成一个具有新级配的骨料组合。其方法有:

1、按不同的比例组合骨料,分别测定其容重,取较密实者。一般是先分别确定各种砂、石的比例,然后按经验或者其他方法确定砂率。也就是结果是密实的,但是否适合配制泵送混凝土,是不确定的。对于2种砂或石的合成比较方便,如果有3种以上,那试验会比较烦杂。那就需要先合成其的2种,然后将这作为赝颗粒与第3种再去合成。

2、直接以筛分结果,按连续级配的曲线试算求解。按不同的比例组合骨料,分别试算其各档料的筛余是否符合连续级配。与方法1一样,石、砂先分别按规范中的级配范围配好,再去选择砂率。

3、按上一档(较大粒径)的空隙率确定下一档(较小粒径)的用量。也是先确定各种石的比例,然后确定砂率。比如以“干砂浆”体积填充石子空隙以及其他的“正填法”、“逆填法”。

4、骨料密实级配,富勒理想级配的曲线公式:P=A+(100-A)* 式中 P---通过某一筛孔的颗粒百分数%A---系数,随混凝土的坍落度而变,查下表d---某一筛的筛孔宽或直径mmD---骨料的最大粒径mm由上式计算出来的各级颗粒百分数,可作为密实级配的参考,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求出骨料容重最大的级配,即为密实级配。

5、按间断级配间断级配是人为的剔去骨料中的某些中间级,在颗粒配合时故意造成颗粒尺寸的间断,也就消除了较小颗粒的契塞和支撑作用所造成的空隙,使骨料的空隙率达到最小。间断级配的颗粒组成不能用筛分曲线图来表示。间断级配的优点是空隙率小,比连续级配的密实度高。

间断级配的各档集料组合之间关系,以D1、D2、D3、D4表示各档颗粒粒径的上限,d1、d2、d3、d4为其下限,则:第一档组合 D1/d1=1.5第二档组合 D2/d2=1.5—2第三档组合 D3/d3=2第四档组合 D4/d4=2至于D1、D2、D3、D4之间的关系,卵石:D2/D1=1/8,D3/D2=1/6—1/8,D4/D3=1/6;碎石:D2/D1=1/10,D3/D2=1/8—1/10,D4/D3=1/8。

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两档级配,很少采用四档级配,因为用第二档组合的集料填充第一档组合的集料,其填满程度就可以达到95%。

骨料中断后,下一级和上一级颗粒平均尺寸的比值一般采用1:4—1:6之间。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上,以采用两级中断为宜。如最大粒径为40mm,其分级可为5—10mm,20--40mm。在大体积(如水工)中,可采用三级中断。如最大粒径为250mm,其分级可为5—10mm,25--50mm,150--250mm。当最大粒径小于25mm时,因空隙率的减少不显著,不宜采用。以上5种方法可以配出密实的组合,却不能保证流动性。

6、基于连续级配的砂石统一曲线基于砂、石都是骨料,只不过是颗粒粗、细的区别和石、砂分别配在二者的粒径交界处会有很大的“撞车” 可能,应该将砂、石统一考虑,以简化、优化合成骨料级配的方法。以FULLER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基础, 参考混凝土泵送规范的最佳级配线和适宜泵级配区、骨料组成对强度的影响、个别孔径颗粒对泵送的影响(如0.315等)对曲线作一定的修正,形成砂石统一曲线。

曲线(略)经过与几个区域的实际应用配比对比: 仅仅是死板的按曲线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使用的配比相差不大(实际应用时不是仅仅考虑流动性最好,而是成本第一);对存在问题的配比也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无论是天然砂、机制砂还是石屑都一样适用。

来源:砼学研究所

声明: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杂志社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如需转载、摘编,需征得本杂志社同意,并向本杂志社支付稿酬(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本着及时传播的目的,本公众号会对部分精彩文章进行转载。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谅解,同时请原作者在文章推送两周内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本公众号按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当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时,若采用减少用水量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则可能会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面减少和骨料分布的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架的结构不连续而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富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大于350kg/m3)的混凝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可以认为,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密切关系。

根据实验测量统计数据表明,粗骨料最大粒径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存在粗骨料最大粒径临界点,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此临界点时,混凝土的强度反而会下降。有关学者对此现象解释为:由于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削弱了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面积并造成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

实验证明,在非匀质的混凝土中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粘结是混凝土强度的最薄弱环节,由于干缩在混凝土中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一般是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了水泥和粗骨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则将产生微细裂缝,持续受荷时这些产生于水泥砂浆与骨料结合面的微细裂缝逐步发展到水泥砂浆,最终导致结构破坏。试验研究资料中通过大量的卵石混凝土试验,分别采用了矿渣硅酸盐水泥、油井水泥和中砂、特细砂配制混凝土,均取得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而提高的效果。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粗骨料的粒径效应”。试验结果还反映,无论采用标准养护或水中养护,掺加混凝土减水剂与否,从R7到R365不同龄期均有明显的粒径效应。对于在工程结构上具有实用意义的混凝土棱柱体强度,具有更好的粒径效应。在碎石混凝土的试验中,由于碎石的表面特征与卵石不同,且含有一定量的片状颗粒等原因,在立方体试件上虽未明显反映出与卵石混凝土相同的规律,但其在混凝土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方面仍然反映出明显的粒径效应(见表2)。

可以看出,无论是资料值还是规范值,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都是随着骨料粒径的减小而提高。另一个试验研究资料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指出,骨料粒径愈大,界面就愈易开裂。在一定外荷载的作用下,界面裂缝首先较大粒径的粗骨料处产生,而粒径较小的粗骨料在此时并未产生界面裂缝。随着外荷载的增加,界面裂缝才开始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处出现。但是直到破坏荷载时,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粒径的粗骨料的界面并未开裂。粗骨料的粒径效应不仅反映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上,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上也有明显的粒径效应。通过湿筛前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对比,在扣除了试件的尺寸因素的水泥砂浆含量的影响外,已经获得了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150mm的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粒径效应系数。无粗骨料“粗砂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实际上是在钢丝网水泥结构上采用了高强度、结构用的水泥砂浆。以强度相近的混凝土与水泥砂浆相比,还可以发现:1)水泥砂浆强度的拉压比高于混凝土;2)水泥砂浆的抗疲劳性能高于混凝土;3)水泥砂浆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持久强度高于混凝土。这也属于粒径效应在混凝土性能上的反映。可以认为,骨料粒径的大小反映了骨料对混凝土收缩的限制能力不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收缩应力也不同。粒径小的骨料在混凝土中形成的内应力较小,相应地减少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中的微裂缝,从而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此外骨料粒径小的混凝土也具有较好的匀质性,其离散系数也较骨料粒径大的混凝土小。此外,粗骨料不仅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大多只考虑粗骨料的石材强度,而忽略了石材的弹性模量。石材的弹性模量(花岗岩为5×105~7×105、石灰石为4×105~5×105),均高于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多组份的复合材料,如果缩小粗骨料与水泥砂浆二者弹性模量的差值,就能减小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内应力,从而改善或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混凝土的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抗疲劳性能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粗骨料,细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和各项指标的危害?

用于混凝土的骨料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使堆积空隙率小,颗粒总比表面积较小,以减少水泥浆用量。

②骨料颗粒表面干净,以保证与水泥浆有良好的粘结力。

③含有害杂质少,不得含有影响水泥凝结硬化和后期混凝土耐久性的成分。

④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坚固性,以保证起到骨架和传力作用。

强度要求如下:

1、板:当跨度≤2时为 ≥50%;当跨度 >2,≤8时为≥75%;当跨度 >8为 ≥100%。

2、梁、拱、壳:当跨度≤8时为 ≥75;当跨度>8时为≥100%。

3、悬臂构件:不管跨度多大,均必须达到100%。

4、基础、柱子、压顶的侧模板,另外还有梁、和墙的侧模板,其拆除时只要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但对于墙体大模板,在常温下则要求强度达到1N/mm2时方可拆除。

标准:

GB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未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3个试件强度的算数平均值做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2、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高于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3、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对混凝土用骨料在技术上有哪些要求 为什么

含泥量:会降低混凝土和易性、抗冻性、抗渗性,增加干缩。而且对于高强度的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折、轴压、弹性模量、收缩、抗渗、抗冻等性能均有较大影响。泥块含量: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收缩及抗压强度影响更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影响越明显。云母含量:易滑。软弱、黏结性差。黑云母容易风化,白云母容易劈裂成很薄的碎片。有机物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砂子即使含有01%的有机物,也能降低混凝土强度25%,有机物的不良影响在耐久性方面更加突出。针片状就是影响砂石的空隙率、、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

颗粒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两大类。碎石为岩石(有时采用大块卵石,称为碎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卵石多为自然形成的河卵石经筛分而得。通常根据卵石和碎石的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Ⅰ类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用于C30~C60的混凝土;Ⅲ类用于小于C30的混凝土。粗骨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有害杂质。与细骨料中的有害杂质一样,主要有粘土、硫化物及硫酸盐、有机物等。根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也作了相应规定。2颗粒形态及表面特征。粗骨料的颗粒形状以近立方体或近球状体为最佳,但在岩石破碎生产碎石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定量的针、片状,使骨料的空隙率增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抗折强度。针状是指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的颗粒;片状是指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的颗粒。粗骨料的表面特征指表面粗糙程度。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且多棱角,因此,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差,但与水泥粘结强度较高,配合比相同时,混凝土强度相对较高。卵石表面较光滑,少棱角,因此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好,但粘结性能较差,强度相对较低。但若保持流动性相同,由于卵石可比碎石少用适量水,因此卵石混凝土强度并不一定低。3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公称粒级上限称为最大粒径。骨料粒径越大,其表面积越小,通常空隙率也相应减小,因此所需的水泥浆或砂浆数量也可相应减少,有利于节约水泥、降低成本,并改善混凝土性能。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得较大粒径的骨料。但在实际工程上,骨料最大粒径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①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最小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②对于混凝土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③对于泵送混凝土,当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④对大体积混凝土(如混凝土坝或围堤)或疏筋混凝土,往往受到搅拌设备和运输、成型设备条件的限制。有时为了节省水泥,降低收缩,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抛入大块石(或称毛石),常称作抛石混凝土。4粗骨料的颗粒级配。石子的粒级分为连续粒级和单位级两种。连续粒级指5mm以上至最大粒径Dmmax,各粒级均占一定比例,且在一定范围内。单粒级指从1/2最大粒径开始至Dmax。单粒级用于组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级配或配成较大密实度的连续粒级。单粒级一般不宜单独用来配制混凝土,如必须单独使用,则应作技术经济分析,并通过试验证明不发生离析或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石子的级配与砂的级配一样,通过一套标准筛筛分试验,计算累计筛余率确定。根据GB/T14685,碎石和卵石级配均应符合表4-8的要求。JGJ53的要求与此相似。5粗骨料的强度。根据GB/T14685和JGJ53规定,碎石和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或压碎值指标两种方法表示。岩石的抗压强度采用50mm×5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试样测定。一般要求其抗压强度大于配制混凝土强度的15倍,且不小于45MPa(饱水)。根据GB/T14685,压碎值指标是将95~19mm的石子m克,装入专用试样筒中,施加200KN的荷载,卸载后用孔径236mm的筛子筛去被压碎的细粒,称量筛余,计作m1,则压碎值指标Q按下式计算:压碎值越小,表示石子强度越高,反之亦然。6粗骨料的坚固性。四、拌合用水根据《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凡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均可拌制各种混凝土。海水可拌制素混凝土,但不宜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凝土,更不得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值得注意的是,在野外或山区施工采用天然水拌制混凝土时,均应对水的有机质、Cl-和含量等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特别是某些污染严重的河道或池塘水,一般不得用于拌制混凝土。原文链接地址:

混凝土粗骨料的技术指标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建房子,建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天然砂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风化而形成的,包括天然海沙、湖沙、河沙或碎石砂。以下详细介绍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1

硫酸钠溶液法检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 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易性一定时,采用粗砂配制混凝土,可减少拌合用水量,节约 水泥用量。但砂过粗易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和泌水等现象。按水源不同分为饮 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及经处理过的工业废水。混凝土用水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标 准的饮用水。

天然砂是做什么的?

天然砂是做建筑、混凝土、筑路材料、人造大理石、胶凝材料、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材料(即水泥标准砂)等,是建设用砂的一种,其自然生成,经人工开采和筛分后,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具体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等,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1、河砂

河砂简言之就是指河水中的天然石经自然力的作用,受河水的冲击和侵蚀而形成的一种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常用于混凝土的制备,是我国建筑用天然砂的主要来源。

2、湖砂

湖砂简言之就是指产自湖泊的天然砂,这种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其中我国的建设用湖砂主要采自淡水湖。

3、山砂

山砂简单来讲就是由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沉积而成的天然砂。这种砂一般风化较严重,含有较多泥、有机杂质和轻物质,其中颗粒有棱角,所以在所有天然砂里面,这种砂质量是最差的。在开采时一般需要洗砂,而洗砂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我国不需经过洗砂工艺的优质山砂较少,大部分山砂含泥量大,因此用于混凝土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4、淡化海砂

海砂就是海里的石头在波浪的冲击下形成的砂子颗粒,多出产于海洋和入海口附近的砂,比如滩砂、海底砂、入海口附近的砂。这种砂储量丰富,有海岸海砂、浅海海砂等,其中海岸海砂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沿海等地,浅海海砂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浅滩、琼州海峡东口、珠江口外等地。

二、天然砂具体有哪些用途?

天然砂种类多样,且每种的用途不同,但多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溶剂等,同时砂子也是芯片制造的原材料。

1、天然海砂用途

儿童沙池景观用、幼儿园沙池,人造景观沙滩、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

2、天然彩砂用途

真石漆、建筑装修、水磨石骨料、彩砂涂料、打造大理石、地砖、画像砖及装潢用卫生洁具等。

3、天然河砂用途

铸造、锻造机、冶金、热处理、钢结构、架结构、集装箱、船舶、修造、桥梁、矿山等。

4、天然石英砂用途

现代田径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等人造场地套使用。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2

天然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他会变得这么重要?

天然砂说白了就是河里的沙子,因为外表比较粗糙所以附着性强,是制作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可以用来盖房子、铺马路等等。优质天然砂也是做芯片的重要材料。先用天然砂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制备粗硅,然后通过四氯化硅制备精硅,再通过切克拉斯基单晶提拉法制备单晶硅,而单晶硅是制作芯片的最主要材料,天然砂有三种来源,通俗地讲分别是河砂,陆砂和海砂。

重点是石英砂,除了什么草坪园艺用一些普通的石英砂之外,主要因为这是半导体IC的主要原料,对纯度的要求高,实际上工业硅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生产1吨工业硅消耗大约13000度电,电力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小岛上不适合也没能力布局这种能耗大户产业。

天然砂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它的主要用途有两种,一是与水泥、其它添加剂合用以拌制混凝土或砂浆,占比约70%-80%;二是用于铺设道路基层等,占比约20%-30%,砂石骨料是基础设施建设用量最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材料。

天然砂的坚固性采用什么来检验3

天然砂与人工砂的比较:

人工砂与天然砂相比,有以下区别和优点:人工洗砂的材质优良、稳定。人工洗砂是人为选定的原料,材质均一、稳定,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原料是一致的,没有天然砂那样复杂。砂粒清洁,无泥质和其他有害杂质,性能稳定。

一种人工洗砂,一个细度模数,只对应一个级配。它的细度模数和单筛的筛余量成线性关系。只要通过测定,建立线性关系式,测一个单筛的筛余量,便可准确、快速地求出细度模数。而一般天然砂,一种细度模数,可以有多种级配。

扩展资料:

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砂矿物,其质点堆积紧密,即密度大、硬度大。如金刚石(形成于10000大气压力)。由于地壳中压力是随深度增加的,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砂矿物往往在地壳的深处和地幔中。

此外,区域变质作用中的定向压力能使某些片状和柱状砂矿物在平行于压力作用的方向上发生溶解,而在垂直压力作用的方向上生长,结果造成这些砂矿物在母体中呈定向排列,如片麻岩中的黑云母和石英,其单体形态有向垂直压力的方向伸展的特点与一般花岗岩中的相区别。

221

集料的选用规定

1、混凝土结构工程

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2、抗渗混凝土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抗冻混凝土

(1)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53及JGJ52的规定。

4、高强混凝土

(1)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

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2)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4)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53或

JGJ52的规定。

5、泵送混凝土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

粗骨料的最大料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石子品种

泵送高度(m)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比

<50

≤1:30

50~100

≤1:40

>100

≤1:50

<50

≤1:25

50~100

≤1:30

>100

≤1:40

(2)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

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通过0160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5%。

6、大体积混凝土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