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 | ISBN | 9787116065956 |
---|---|---|---|
书名 | 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定量评价 | 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定量评价》采用美国"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对我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定斑岩铜矿找矿可行地段46处、砂岩铜矿找矿可行地段16处,估计了每个可行地段的未发现矿床个数,并计算了资源量,定量地评价了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的资源潜力。同时,开展了中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评述了"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探索了深部地质作用在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及资源选区部署、深部找矿空间等问题。 《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定量评价》可供从事地质、矿产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参考使用。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作 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
所 编
出 版 社: 地质出版社
ISBN: 9787116065956
出版时间: 2010-06-01
版 次:
页 数:
装 帧: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质学
铜矿砂是什么?
就是一种砂子的名称,也是一种质地和材料的称呼,基本都是了
铜矿砂成分是哪些?
铜矿砂化学成分:氧化亚铁、二氧化硅、氧化二铝、氧化钙、铜
铜矿砂规格是多少
王屋喷砂材料专业生产铜矿砂,质优价不高,**:13949699292
湖州哪里有铜矿砂生产厂家?
湖州兴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铜矿砂含9.8多少钱1吨
有多少
书名: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
作者:严光生, 邱瑞照, 连长云,李锦轶,肖克炎,毛景文,等著
出版:地质出版社
书号:ISBN7-116-06595-6
字数:400千字
开本:16
页数:218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本书采用美国"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对我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定斑岩铜矿找矿可行地段46处、砂岩铜矿找矿可行地段16处,估计了每个可行地段的未发现矿床个数,并计算了资源量,定量地评价了中国斑岩铜矿、砂岩铜矿的资源潜力。同时,开展了中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评述了"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探索了深部地质作用在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及资源选区部署、深部找矿空间等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矿产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参考使用。
序
前言
第一章 "三部式"评价方法与实例
第二章 中国大陆形成和演化
第三章 中国斑岩铜矿资源潜力评价
第四章 中国砂岩铜矿资源潜力评价
第五章 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与启示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西昆仑金属成矿省已经发现的小型铜矿床和铜矿化星罗棋布,但探明的铜资源量十分有限。这些铜矿床至少可以划分出六种类型,有些铜矿床类型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
元古宙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其主要分布在木吉-布伦口成矿亚带,已经发现20 多处铁-铜-金矿床和矿化点,重要的矿床有卡拉玛、西山头、东大沟、砂子沟、卡拉库里铜矿床,哈拉墩和皮拉里铁铜矿床等,其中卡拉玛、砂子沟铜矿床已经开采。该类型矿床主要产在元古宇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浅变质岩系,容矿主岩为一套由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组成的碳酸盐岩,含矿层有少量火山岩产出。矿床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层控性。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他硫化物很少,因此铜矿化出现地段往往铜品位很高,一般超过2%。由于容矿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受后期构造及变质作用对矿体叠加改造作用的影响,组成矿石的碳酸盐和硫化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变质重结晶,某些黄铜矿在含矿层内产生局部迁移,经常沿着裂隙及其周围分布,但这种现象仅仅限于含矿层之内。目前,除了卡拉玛铜矿床经勘查确认为小型铜矿规模以外,对其他矿床、乃至整个成矿带的认识和勘查程度还很低。然而,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类型铜矿床具有分布面积广,产出层位稳定,矿石品位高,成矿潜力巨大,找矿远景广阔等特点。
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西昆仑金属成矿省内另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其又被分成昆仑式块状硫化物含铜黄铁矿矿床和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前者主要分布在昆盖山北坡,已经在阿克塔什-萨落依成矿带发现阿克塔什、卡拉卡依、萨西萨苏、萨落依和古鲁滚涅克等铜矿床和矿化点,其中萨落依和阿克塔什铜矿床为小型规模铜矿床。该类型铜矿床形成于弧后裂谷构造环境,矿床产在石炭纪双峰态火山岩系之内,沿着下、上石炭统两个火山地层单元产出,分别以基性和酸性端员火山岩为容矿主岩。后者主要分布在桑株塔格-柳什塔格成矿亚带和上其汗成矿带,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宙陆缘裂陷盆地和古生代陆缘岛弧构造环境,沿着元古宙和早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系两个层位产出。该类型矿床分布广泛,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显示出成矿潜力很大。
层控砂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特格里曼苏一带,矿床产在下石炭统库山河群浅海-滨海沉积建造厚层砂岩层中。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含矿砂岩层中浅色与红色砂岩过渡部位,但矿体出现在浅色砂岩一侧。在长约5 km,宽约1 km的成矿带范围内,已经发现4 个含矿层、3个矿段。从矿床形成环境,产出层位,矿化特征,矿床类型等方面来看,其与哈萨克斯坦著名的杰A卡A甘石炭纪形成的砂岩型铜矿床可类比。后者已经探明的铜储量达375万 t,平均品位 16%,其中富矿石铜品位达 2%~35%,伴生的 Pb、Zn、Re、Co、Au、Ag等可综合回收利用,矿床经济潜力巨大。从这一角度来看,对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床的进一步评价工作应该引起重视。此外,在铁克里可隆起中的泥盆纪局部坳陷内,也发现了砂砾岩型铜矿点数处。
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铜矿床也是西昆仑金属成矿省产出的重要铜矿床类型。本区斑岩型、热液脉型及矽卡岩型等岩浆热液铜-多金属矿(化)点分布广泛,但多数矿床、矿化点主要分布在中昆仑岩浆弧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带,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主要与中昆仑隆起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如在布仑木萨铜矿成矿亚带中,现已发现岩浆热液型或斑岩型铜(钼)、含铜黄铁矿等矿化点23处;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也可以形成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例如库地含铜磁铁矿矿床、汗也依拉克矿床含铜磁铁矿矿床等。但迄今为止,该类型的铜矿床主要为矿化点,尚没有发现达到工业规模的铜矿床。从西昆仑地质构造环境,岩浆活动的特点,以及已知的矿化信息来看,该类型铜矿床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特别是沿着中昆仑隆起岩浆弧带和喀喇昆仑成矿带是寻找该类型铜矿床的重要远景地带。
总而言之,根据目前取得的地质资料和对矿床的认识程度,我们认为西昆仑金属成矿省铜矿资源成矿潜力巨大。在已知的铜矿床类型中,最具成矿潜力的铜矿床类型为元古宙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其次为石炭纪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含铜黄铁矿矿床;再次为下石炭世层控砂岩型铜矿床。这些铜矿床类型都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当然,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岩浆热液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以及矽卡岩型铜矿床等也是进一步勘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矿床类型。
6211 斑岩铜矿找矿靶区圈定方法
此次斑岩铜矿靶区圈定及优选主要采用了下列方法步骤:
1)在对东准噶尔斑岩铜矿区域成矿条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优选了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矿集区和蒙西-和尔赛斑岩铜矿矿集区作为此次斑岩铜矿重点研究区,对带内哈腊苏、玉勒肯-哈腊苏、蒙西、和尔赛等典型斑岩铜矿床(点)开展了详细研究,建立了上述两个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
2)分别在两个矿集区内,依据斑岩铜矿综合找矿模型,在对成矿地质条件、斑岩体特征、各类物探异常、各种比例尺化探异常及矿化特征等综合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类比法与模型区进行对比,圈定斑岩铜矿靶区。
3)对各斑岩铜矿靶区开展详细研究,开展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收集各类大比例尺资料,分析各类成矿要素,明确界定靶区边界。
4)以矿集区典型矿床资源量估算为基础,采用体积法进行各靶区的资源量预测,对靶区资源潜力作出评价。
5)依据各靶区资源量预测结果、已有矿床(点)成矿特征以及斑岩铜矿综合信息,进行靶区分类,并优选大型斑岩铜矿靶区。
6212 靶区分类及优选原则
针对哈腊苏-卡拉先格尔、蒙西-和尔赛两个斑岩铜矿矿集区,在建立综合找矿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与模型区对比的成矿综合信息的相似性、成矿有利度、预测资源量的大小、已有矿化特征及工作程度,将预测靶区分为3类。
A类: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物化遥等预测依据充分,成矿匹配程度高,有发现的成型矿床,预测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可建议优先安排普查或勘探。此类靶区可作为此次优选的大型斑岩铜矿靶区。
B类:成矿条件有利,地物化遥等预测依据较充分,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具有中型以上预测资源量,或已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斑岩铜矿点。
C类:具成矿条件,可作为探索的地区,或现有矿区外围和深部有预测依据、据目前资料认为资源潜力较小的地区。
6213 靶区圈定结果
62131 哈腊苏-卡拉先格尔矿集区
该矿集区受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总体沿NW-SE向分布,根据成矿条件及地质类比共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图69)。
图69 矿集区及靶区分布示意图
玉勒肯-哈腊苏找矿靶区(ZB-1-A):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0°05′27″、北纬46°24′49″,面积21855km2。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t)和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及蛇绿混杂岩建造和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复理石建造。区内有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株侵入。靶区内有铜、钴、砷元素异常,铜异常下限值为559×10-6,极大值为3484×10-6,异常面积为20310km2,异常平均值为8018×10-6。区内有玉勒肯哈腊苏斑岩型铜矿、哈腊苏斑岩型铜矿。此靶区成矿条件优越、有成型斑岩铜矿床且资源潜力巨大,因此,确定为大型斑岩铜矿靶区。
阿嘎什奥博(ZB-2-B):靶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0°13′47″、北纬46°18′40″,面积13545km2。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t),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及蛇绿混杂岩建造和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复理石建造。区内有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株侵入。靶区内有铜、钴、砷元素异常,化探铜异常下限值为559×10-6,极大值为149×10-6,异常面积为37km2,异常平均值为6389×10-6。
夏贝尔铁找矿靶区(ZB-3-C):靶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0°24′22″,北纬46°12′05″;面积2928km2。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t),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及蛇绿混杂岩建造和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复理石建造。区内有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株侵入。靶区内有铜、钴、砷元素异常,化探铜异常下限值为559×10-6,极大值为776×10-6,异常面积为3376km2,异常平均值为6251×10-6。
布勒根找矿靶区(ZB-4-C):靶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0°35′42″、北纬46°15′14″,面积4295km2。地层为中泥盆北塔山组(D2bt),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及蛇绿混杂岩建造,岩性以玄武岩、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局部有少量超基性火山岩、硅质岩、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等。区内有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株侵入。靶区内有铜、钴、铬元素异常,化探铜异常下限值为559×10-6,极值点为925×10-6,异常面积为4757km2,异常平均值为6784×10-6。
喀吐哈木尔山找矿靶区(ZB-5-B):靶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0°47′46″、北纬46°03′20″,面积8061km2。地层为上泥盆统哈希翁组(D3hx),为海陆交互相正常沉积岩夹火山岩建造。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夹灰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等。区内有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株侵入。靶区内有铜元素异常,化探铜异常下限值为559×10-6,极大值为1217×10-6,异常面积为8848km2,异常平均值为6733×10-6。
62132 蒙西-和尔赛矿集区
该矿集区根据成矿条件及地质类比共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图69)。
咸水泉找矿靶区(ZB-6-C):中心坐标为东经94°48′54″、北纬41°49′05″,面积1392km2。区内地层出露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钠长斑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建造。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见近EW向断裂通过,位于1∶25万剩余重力梯度带上,区内见有咸水泉铜矿化点一处,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
蒙西找矿靶区(ZB-7-A):靶区中心坐标为东经95°18′07″、北纬44°12′06″,面积10220km2。区内地层出露中上奥陶统乌列盖组变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角闪安山岩建造,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长石砂岩建造,凝灰质角砾岩、砂岩和凝灰砂岩建造。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为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含矿岩体主要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斑岩。区内圈出化探Cu单元素异常,异常呈圆形,异常下限值为431×10-6,异常极大值为149×10-6,异常面积为73175km2,异常平均值为9975×10-6。1∶25万剩余重力显示以重力低为主,区内见有蒙西、桑南、琼河坝等铜矿床(点)多处,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潜力。因此,此次确定其为A类靶区。
蒙西南找矿靶区(ZB-8-B):靶区中心坐标为东经95°33′41″、北纬41°51′48″,面积3779km2。区内地层出露见中上奥陶统乌列盖组变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角闪安山岩建造。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区内圈出Cu单元素异常,异常极大值为140×10-6,异常面积为112788km2,异常平均值为856×10-6。1∶25万剩余重力处于梯度带上,1∶5万磁法化极显示为多个圆形正负异常伴生,区内未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床点,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和尔赛找矿靶区(ZB-9-B):靶区中心坐标为东经95°53′37″、北纬41°53′37″,面积11705km2。区内地层出露见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橄榄玄武玢岩、中性凝灰岩、硅质细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角砾岩和玄武岩建造,西部见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橄榄玄武岩、杏仁状橄榄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建造及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英安斑岩建造。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为早泥盆世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岩。区内圈出Cu、Pb组合异常,Cu异常极大值为168×10-6,异常平均值为79×10-6,异常面积为321084km2。Pb异常下限值为123×10-6,异常极大值为212×10-6,异常平均值为134571×10-6,异常面积为634664km2。1∶25万剩余重力处于梯度带上,区内发现有和尔赛斑岩型铜矿床,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我国周边国家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贮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6个周边国家的铜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26%,镍占231%,钨占266%,锡占354%,金占175%,钾盐占276%。周边国家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见表71。
开发利用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优势是距离近、交通运输经济,总开发成本低。这些国家在地质史上经历过不同的地质演化,呈现不同的地质构造面貌,有较稳定的西伯利亚地台、印度地盾和印支-南海地台,也有较活动的乌拉尔-蒙古弧形造山带、西太平洋岛弧造山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从而造成多种成矿环境,形成较丰富的矿藏。其中有众多的世界级金属矿床,例如库尔斯克铜镍矿、乌多坎铜矿、上卡姆钾盆地、涅帕钾盐盆地;蒙古额尔登特铜钼矿,库苏泊盆地磷矿;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和阿克斗卡铜钼矿、肯皮尔赛铬铁矿,孜良诺夫和捷克利铅锌矿;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萨雷贾兹锡矿,海达尔坎锑矿;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阿尔玛累克铜钼矿,琼科伊汞矿;阿富汗艾纳克铜矿;马兰杰坎德铜矿,苏金达-瑙萨希铬铁矿,科拉尔金矿;缅甸抹谷宝玉石矿,海因达锡矿;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拉廊-普吉砂锡矿;越南西原高原铝土矿;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和邦加岛锡矿等。
表71 2005年我国周边国家主要金属矿产储量统计
周边国家中主要的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如下。
1)铬铁矿。
周边国家铬铁矿资源不算很多,哈萨克斯坦(矿石储量32亿t)、印度(027亿t)、巴基斯坦(006亿t)和俄罗斯(004亿t)总计357亿t,占世界总贮量的96%。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利宾斯克州肯皮尔赛超基性岩体中,产在乌拉尔造山带的板块碰撞带的乌拉尔蛇绿岩带中,该岩带延伸达3000km,含矿岩体长65km,平均宽10km,属豆荚状铬铁矿矿床,矿石含Cr2O320%~59%,贮量32亿t。印度地盾东南部元古代的超基性岩带中赋存有重要的铬铁矿矿床,其中奥里萨邦的苏金达-瑙萨希矿床在250m 以上各级储量13亿t,属层状铬铁矿矿床,矿石含Cr2O348%~61%,矿体往深处尚未尖灭,可能延伸至500m,估计储量可达25亿t。因此,深部仍有一定找矿潜力。巴基斯坦境内有3条蛇绿岩带,这些岩带向东与我国西藏蛇绿岩带相连,同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蛇绿岩带。3条蛇绿岩带为北部山区蛇绿岩带、俾路支蛇绿岩带和查盖蛇绿岩带。其中俾路支蛇绿岩带规模最大,含矿性最好,长1000多km,宽50余km,岩带中部的穆斯林巴格铬铁矿矿床矿石储量有400万t,含Cr2O345%~59%,属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俄罗斯铬铁矿矿床分布在乌拉尔山脉的萨拉诺夫、克柳切夫及极地乌拉尔和东里雅宾斯克地区,规模不大。因此,俄罗斯现在正迫切需要寻找富铬铁矿。
事实上,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铬铁矿矿床同属于乌拉尔铬铁矿带,处于欧洲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2)铝土矿。
周边国家铝土矿只集中在少数国家,资源量有80亿t左右,分布在印度(矿石储量10亿t)、越南(675亿t),另外,印度尼西亚(035亿t)和俄罗斯(2亿t)也有部分储量。
印度铝土矿多集中在东海岸的奥里萨邦和安德拉邦,属风化残积形成的。矿带总面积达25万km2,主要为三水型铝土矿矿石,Al2O3含量多在45%~55%之间,已知各级储量16亿t左右。越南优质铝土矿分布在南方西部山区的西原高原带,赋存于新近纪—早第四纪拉斑玄武岩红土风化壳中,面积超过2万km2,风化带深达60km,原矿平均品位Al2O336%~39%,已探明储量405亿t,主要矿床有多东省的达农,林同省的保禄和新獭矿床等;区域成矿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印度尼西亚也有红土型铝土矿成矿的良好条件,已知在廖内群岛、宾坦岛、苏拉威西岛和加里曼丹岛均有优质铝土矿的分布,矿石含Al2O345%~55%,探明储量3500万t,资源量达10亿t。俄罗斯铝土矿分布在俄罗斯地台和乌拉尔山脉,多为沉积型,矿床规模较小,矿石质量欠佳。
3)铜矿。
周边国家铜矿资源较丰富,分布也较广泛,总计有7410万t,占世界总贮量的226%;储量较多的有俄罗斯(含铜2000万t)、哈萨克斯坦(1400万t)、印度尼西亚(1100万t)、蒙古(382万t)、乌兹别克斯坦(800万t)、印度(580万t)、巴基斯坦(138万t)和阿富汗(500万t)等。
俄罗斯铜储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地台西北缘的诺里尔斯克铜镍矿区、后贝加尔地区乌多坎砂岩铜矿,以及乌拉尔山脉的一些黄铁矿型铜矿。诺里尔斯克铜镍矿床与三叠纪侵入岩杂岩有关,全区原有铜储量超过500万t,品位3%;尚未开发的后贝加尔地区乌多坎砂岩铜矿有铜储量1050万t,品位15%。哈萨克斯坦的铜储量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斑岩铜矿、砂岩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及黄铁矿型铜矿中。有巴尔喀什地区的科翁腊德(原铜储量790万t,品位09%)、阿克计卡(500万t,品位05%)、萨亚克大型斑岩铜矿和矽卡岩-斑岩铜矿,有北部的博谢库利(216万t)和南部的科克赛大型斑岩铜矿,有中部的杰兹卡兹甘(350万t)砂岩铜矿以及东北部阿尔泰成矿带上的许许多多黄铁矿型铜铅锌矿等。乌兹别克斯坦铜储量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阿尔马累克目大斑岩铜矿中(800万t)。蒙古境内有一条近东西向的斑岩铜铝矿带,称为北、中、南蒙古带,其中北带有蒙古最大的额尔登特斑岩铜矿(原有储量1000万t),南带有尚未开发的察干苏布尔斑岩铜矿(118万t)等。阿富汗有亚洲最大的铜矿床(位于卢格尔省的艾纳克铜矿,铜储量超过1120万t,平均铜品位236%),赋存在沉积岩层中。巴基斯坦铜矿出现在特提斯斑岩铜矿带的查盖岩株带内,已知有俾路支省西部的赛恩德克斑岩铜矿(165万t)。查盖岩株带为一钙碱性岩株带,长约480km,最大宽度136km,延伸到伊朗境内;在伊朗已发现有巨大的萨尔切什梅斑岩铜矿(原有储量904万t)。在巴基斯坦境内除赛恩德克外,还发现有七八处新的矿化地,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印度尼西亚铜储量极为丰富,已知矿床主要分布在两伊利安中部和苏拉威西,以及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以斑岩型为主。主要矿床有伊利安查亚的坎兹贝格、格拉斯贝格(资源量2142万t),松巴吐岛的巴图希贾乌(资源量500万t)等斑岩铜、金矿,而且许多矿床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新发现和扩大的,该区铜、金资源潜力极大,是西南太平洋岛弧铜金集中区。印度也有较重要的铜矿,分布在印度地盾上。目前最大的是位于中央邦的马兰杰坎德铜矿(原有储量655万t),被认为是元古代的斑岩铜矿床。另外在辛格布姆剪切带内有多个热液型矿床,现保有铜储量225万t。
4)镍矿。
周边国家有镍矿储量1084万t,只分布在少数国家。包括俄罗斯(660万t)、印度尼西亚(320万t)、缅甸(92万t)和越南(12万t),但占世界总储量比例较大,约为23%。
俄罗斯的镍资源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台西北缘诺里尔斯克硫化铜镍矿区。印度尼西亚镍资源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分布在群岛的东部,矿带可以从中苏拉威西追踪到哈尔马赫拉、奥比、瓦伊格奥群岛,以及伊利安查亚的鸟头半岛和塔纳梅拉地区。其中,中苏拉威西岛东南部的波马拉镍矿,含镍23%~33%,有镍资源量126万t;索罗科镍矿有镍资源量224万t。由于印度尼西亚超基性岩带风化壳广泛分布,因此其红土型镍钴矿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缅甸镍矿也是红土型硅酸镍矿,受印缅山脉超基性岩带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缘,已知有太公当镍矿(80万t)和姆韦当镍矿(12万t)。越南镍矿为铜镍硫化物型,分布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萝省的班福矿床,赋存在黑水河裂谷塔布蛇绿岩带内,有探明储量12万t。
5)钨和锡矿。
周边国家钨、锡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很广泛。约有钨储量56万t,锡储量248万t,分别占世界钨、锡总储量的27%和35%。储量较多的有泰国(锡94万t)、印度尼西亚(锡75万t)、越南、老挝、缅甸,以及俄罗斯(钨25万t,锡30万t)和吉尔吉斯斯坦(钨10万t,锡20万t)。锡资源集中在2500km 长的东南亚锡矿带,以砂锡为主。其中泰国南部的拉廊—普吉和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等地储量最集中。俄罗斯锡矿主要分布在远东楚科奇半岛,多为锡石-硫化物型的原生锡矿。20世纪90年代在布里亚特发现火山岩型大型锡矿,资源量在40万t以上,也多为矽卡岩型原生矿。吉尔吉斯斯坦巨大锡矿位于其东部,有特大型的萨雷贾兹锡钨矿区,成矿与海西期花岗岩有关,已探明锡储量20万t、钨10万t。
6)金矿。
周边国家金矿分布广泛,储量丰富。金资源量8049t。约占世界总量的175%。主要分布在俄罗斯(3100t)、乌兹别克斯坦(3000t)、哈萨克斯坦(资源量3000t)、吉尔吉斯斯坦(540t)、塔吉克斯坦(573t)、越南(596t)、印度(85t)、蒙古(140t)和印度尼西亚(资源量2329t)等国。
俄罗斯金矿主要产在乌拉尔山脉、叶尼塞山脉、东萨彦岭,以及东北部和堪察加年轻的火山岩中,如别瘳佐夫金矿、沃龙佐夫金矿、奥林匹亚德宁矿床、尊—霍尔宾金矿等。近年来新查明的伊尔库茨克州产在黑色叶岩中的苏霍依洛克金铂矿床具有巨大的金和铂储量,金和铂各有1430t,品位也各有26g/t,特别引人注意。乌兹别克斯坦南天山巨大的穆龙套金矿资源量极大,据认为有5000t之多,而且周围有十几个大金矿。哈萨克斯坦大的金矿有其东北部产在含炭质陆缘沉积岩中的巴克尔契克矿田,有资源量1200t;北哈萨克斯坦产在花岗闪长岩中的瓦西里科夫斯科依矿床,有金资源量500~600t,南哈萨克斯坦产在火山—侵入岩中的阿可巴卡依矿田有金资源量600~700t。另外在阿尔泰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中有大量的伴生金。吉尔吉斯斯坦在南天山距我国新疆边境仅60km 处有产在黑色岩系中的库姆托克金矿,有储量360t。塔吉克斯坦在扎拉夫尚河谷带有矽卡岩型塔罗尔大型金矿,探明储量在150t以上;该区还有不少金矿,总资源量在933~1400t。越南西部有蓬苗、茶楠等重要金矿,金资源量分别为200t和100t。蓬苗金矿产在前寒武纪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中,呈脉矿产出。茶楠金矿为中新生代陆相火山-侵入岩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脉矿。印度南部太古代绿岩带中产有著名的科拉尔脉状金矿,已产金790t,目前保有储量仅33t,近年来经努力勘查还未有重大发现。蒙古已发现金产地多处,可划分成16条金成矿带,其中北肯特带占全国金储量的946%。矿带内有扎马尔、依罗、博洛、柴达木、策伦等矿区,探明储量133t,预测储量352t。印度尼西亚金资源量极大,多为与第三纪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和矽卡岩—斑岩铜金矿床,中伊利安格拉斯贝格斑岩铜金矿中有金2227t,松巴哇岛的巴图希贾乌斑岩铜金矿中也含金455t,加里曼丹的凯里安金矿为浅成热液型,含金114t。印度尼西亚几乎所有岛屿都有金的分布,勘查潜力极大。
事实上,周边国家矿产也大多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俄罗斯13种有色金属矿产较丰富,哈萨克斯坦有10种,印度8种,印度尼西亚6种,乌兹别克斯坦5种,泰国和越南各4种,其他国家均只有1~2种矿产较丰富(表72)。
表72 我国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续表
据表72,可将我国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富集程度划分成3类:第一类是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大的国家,它们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第二类是矿产资源较丰富、潜力中等的国家,它们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泰国和缅甸;第三类是矿产资源不丰富,潜力小的国家,它们是柬埔寨、老挝、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现有资源量多少除地质条件外,还与地质工作程度和勘查程度有关。我国周边国家总体的勘查程度较低,地质工作程度也较低,因而发现新矿床的机会也较多。但至少从目前看,所列的第一类、第二类将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选择矿业投资对象的首选国家。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是: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其他较少。
矿床成因类型有:1、岩浆岩成因的斑岩型铜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围岩之中,主要地质特征有:靠近外围有特征标志层-青磐岩化,品位普遍较低,一般小于1%,但规模较大,一般产于主动高位侵入的小岩体内及其附近,岩浆岩横向剖面上看面积较小,由于岩浆岩侵入时间可能较老,因此可能有较大的剥蚀,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化探铜异常,以及标志性的环带结构,主要矿石矿物为斑铜矿及黄铜矿,矿石构造一般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我国著名的产于云南德钦县的普朗铜矿就是这种类型的,还有玉龙铜矿等等。
2、矽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富集形成,主要特征为:矿体较为富,品位较高,一般大于1%,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和少量锌、铅、钼等硫化物,亦可见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等此生硫化物矿物,致使矿石呈五彩斑斓,非常漂亮,矿石类型可以有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浸染状或网脉状矿石及含铜的磁铁矿矿石等。矿床规模以中小型居多,也可达大型。矿体形态比较复杂,呈似层状、扁豆状、囊状和不规则脉状等。此类铜矿以富矿居多,曾为早期地质找矿的热点。
3、变质岩层状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1%。
4、砂岩铜矿:产于中生代陆相砂岩与砂页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黄铜矿等。铜品位多大于1%。但此类矿床我在云南工作这么久,也是非常少见,一般仅见薄膜状的孔雀石于砂岩节理裂隙内发育。个人认为,该类型矿床,需要很好的矿源层方能在后期热液作用下,进一步富集而成。
5、超基性岩中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下古生代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岩体的中﹑下部。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镍黄铁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小于 1%。如中国甘肃金川﹑新疆喀拉通克等矿。
金矿
主要矿石矿物是:黄铁矿、毒砂,此类矿物为载金矿物,即金颗粒或包裹于其中,或在矿物裂隙内部,或在矿物之间的缝隙内,或在矿物晶体之间,或少量呈自然金产出。分别称为裂隙金、包体金、晶格金、游离金。
金矿床的主要类型有:
1、石英脉型
2、构造蚀变岩型
3、浅变质岩中的金矿
4、构造角砾岩型
5、隐爆角砾岩型
6、矽卡岩型
7、风化壳型(砂矿型)
铁矿
主要矿石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菱铁矿。
矿床成因类型有:
1、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
2、岩浆晚期铁矿床;与基性、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以其铁矿物中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矿床。
3、热液型铁矿;常称为夕卡岩型矿床。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含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明显受构造控制,有的是断裂控矿,有的是褶皱控矿,还有断裂与褶皱复合控矿。大多数热液型铁矿体较小,常成群出现。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多见分支复合,膨胀收缩,尖灭再现现象。矿石组合简单,矿石品位一般较高。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4、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又分为两种类型:
A。陆相火山-侵入型铁矿床,矿体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柱状、脉状等。矿体规模大小不一,大型矿体长可达千米以上,厚数十至二三百米,宽数十至近千米。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假象赤铁矿、赤铁矿次之,可见少量菱铁矿。矿石构造有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斑杂状、条纹条带状等。这类矿床的磁铁矿以含Ti、V为特征。
B。海相火山-侵入型铁矿床,多产于地槽褶皱带海底火山喷发中心附近,铁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作用有直接的关系。典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矿为代表。铁矿体赋存于由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熔岩(细碧岩和角斑岩)组成的一套含矿建造中。下部为石英砂岩、钙质或硬砂质粉砂岩,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粉砂岩薄层;富钠质的浅色岩是主矿体的容矿岩层。上部为厚层大理岩。矿体常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少数呈脉状或囊状,常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条带状、杏仁状和定向排列构造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次有假象赤铁矿、菱铁矿和硫化矿物。脉石矿物有石英、钠长石、绢云母、铁绿泥石等。
5、沉积型铁矿床
它是出露地表的含铁岩石、矿物或铁矿体,在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分解,搬运到低洼盆地中,有的经过机械沉积,有的经过沉积分异作用(包括化学分异作用)沉积下来。铁矿物或铁质富集达到工业要求时,即形成沉积矿床。其矿床具有“广、薄、难”的特点,即矿层分布面积广,厚度薄,矿石多为赤铁矿、菱铁矿,含磷高,难选。根据铁矿床形成的沉积环境,可分为海相和湖相两类沉积矿床
6、风化淋滤型铁矿床
本类矿床包括原生铁矿体、玄武岩和含铁质岩石或硫化矿体,经风化淋滤、残坡积堆积形成的铁矿床。
矿床多产于铁矿或硫化矿顶部及其附近的低凹处或山坡上。矿体形态多不规则。矿石矿物有褐铁矿、假象赤铁矿等。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埋藏浅,矿石含铁量较高,易于开采,是地方和群众开采的主要对象。在中国两广、福建、贵州、江西等省区都有分布。
1铁矿资源
已发现4个成矿集中区。
(1)木吉-布伦口成矿集中区
目前已发现了20多处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矿(化)点和部分岩浆热液型铁矿床(苏巴什)、点。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除了以铜(金)为主的矿床以外,其他矿床均以铁为主(切列克契),或铁、铜共生(哈拉墩、皮拉里等)。这些矿床均产在古生代大陆边缘坳陷盆地构造环境,分布于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中-上志留统达坂沟群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内,容矿主岩为一套由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组成的碳酸盐岩,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明显的层控性。
切列克契铁(铜)矿床产于温泉沟群钙泥质片岩和碳酸盐岩过渡层位,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并随围岩同步褶皱。矿石以致密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其次为少量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含铜硫化物在铁矿体下部产出,矿床类型属层控热液沉积变质碳酸盐岩型菱铁矿富铁矿床,规模已达大型。
铁-铜矿床的特征与铁矿床相似,只是在菱铁矿层的下部产出大量细网脉状和浸染状铜矿化,形成上铁下铜的特点,铁、铜矿化均达到可开采规模。金矿化主要与块状含黄铜矿菱铁矿矿石伴生,且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较大的铁-铜-金资源开发潜力。
(2)塔什库尔干成矿集中区
主要成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产在北羌塘西段塔什库尔干一带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硅铁建造中,在地表已构成长约110 km,宽约15 km,呈北北西向延伸的铁矿带,已发现塔合曼、吉尔铁克沟、老并、乔普卡里莫等铁矿床(点),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条纹、条带状为主,其次为致密块状和稠密浸染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和褐铁矿,矿石平均品位:TFe 373%~5869%,SiO21033%~3027%,S<008%,P2O5<021%,块状磁铁矿矿石中常伴生钒和钛(如乔普卡里莫铁矿点含 TiO2005%~038%,V2O50045%~048%)。经初步调查,磁铁矿呈条带状或似层状产出,单矿体一般长100~350 m,最长4 km以上(乔普卡里莫),厚10~50 m,矿石品位:TFe 373%~5869%,已控制资源量达137 × 108t(河南地质调查院)。
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产在奥陶-志留系碳酸盐岩与加里东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容矿岩石为矽卡岩化大理岩,以康达尔达坂铁(锌)矿床为代表,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矿石以致密块状为主,局部呈浸染状、条带状。矿石品位:TFe 2014%~6575%,平均4690%;Zn 001%~2302%,平均151%。经1∶25万克克吐鲁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河南地质调查院),初步估算铁矿石储量为100 × 104t,锌15 × 104t。
(3)野马泉成矿集中区
已发现铁、多金属矿床、点20余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肯德可克、尕林格、野马泉),小型矿床2处(五一河、群力),已提交铁矿储量13 × 108t,铅、锌金属量30 × 104t,并伴生一定量的铜和金储量。这些矿床、点绝大多数与矽卡岩伴生,属矽卡岩型矿化,有的分布在华力西-印支期侵入体接触带上,有的分布在断裂带上,还有一些呈层状体分布在硅质岩中。主要含矿地层为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滨海-浅海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其次为石炭系碳酸盐岩,形成于晚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陆内复合造山过程中。成矿元素以Fe为主,Pb,Zn,Au,Co,Bi等亦可构成独立工业矿体,在有些矿床中,Pb,Zn,Au,Co,Bi还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如肯德可克矿床,除铁矿达中型规模外,铅锌矿和金矿资源量亦分别达中型和小型矿床规模。地质大调查以来,在原矿床的基础上新发现的层状金矿体、钴矿体主要赋存在硅质岩和层状矽卡岩中,钴(铋)矿体不但钴品位高,而且远景也较大。已获得的测年数据表明,该成矿集中区矿床多形成于220~214 Ma(张德全等,2002)。
总之,该成矿集中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点分布普通,断裂构造发育,化探异常分布较多,又有成型矿床出现,是找矿的有利地区。此外,除了对其原有铁、多金属矿床、点评价外,还应注意金、钴、铋的评价和寻找与断裂有关的金、多金属矿产,特别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4)都兰成矿集中区
位于昆北带东段与柴北缘东南部接触的都兰一带,已发现多处矿床、矿(化)点,主要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如跃进河铁矿床、海寺铁矿床、白石崖铁矿床、下西台铁铅矿床、大海滩铁(铜-银)矿床、小卧龙铁-锡矿床等。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群结晶基底呈带状及不规则状夹持在断裂及各侵入体之间,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北西向、北西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在区内复合,以Fe,Fe-Pb,Fe-Sn,Fe-Cu-Ag等元素组合为主的铁、多金属矿化及部分热液型铜、金矿化和钨、锡矿化,多出现在岩体接触带附近,或由上述断裂构造派生的层间断裂破碎带和构造裂隙中,与特殊的交代蚀变组合——矽卡岩化和角岩化有成因和空间的紧密联系,与复杂的渗滤和交代作用有关,是寻找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产有利的地区。
综上所述,研究区铁矿资源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其中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床均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富铁矿床的潜力,而矽卡岩型铁矿往往具有规模小、矿石品位富的特点。因此,这些不同类型的铁、多金属矿床都应该成为进一步勘查评价的重要矿床类型。
2铜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星罗棋布,且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成矿特征,但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投入的矿产勘查评价工作较少,探明的铜资源量十分有限。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具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的铜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些矿床类型已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
1)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铁(铜)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裂谷坳陷盆地环境中的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是研究区重要的铜矿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在木吉-布伦口一带,迄今已发现20余处矿床、矿(化)点,其中重要矿床有卡拉玛、西山头、东大沟、砂子沟、卡拉库里铜矿床和哈拉墩和皮拉里铁-铜矿床等,矿床赋存在下志留统温泉沟群和中上志留统达坂沟群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内,以菱铁矿、镁菱铁矿、铁白云岩等组成的碳酸盐岩为容矿主岩,并见有少量火山岩产出。铜矿体限定在碳酸盐岩层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层控性。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他硫化物很少,因此铜矿化出现地段铜品位往往很高,一般超过2%(孙海田等,2003)。由于受后期构造及变质作用对矿体的叠加改造,使得该地区其他铁矿床也普遍含铜,形成具有上铁下铜的分带性及层控和岩控特征明显的铁-铜型矿床。目前,除了卡拉玛铜矿床经勘查被认为具小型规模外,其他矿床、点的勘查程度还很低。从该类型矿床的区域分布广、产出层位稳定、矿石品位高等特点来看,是研究区较具成矿潜力的铜矿类型之一。
2)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是研究区铜矿资源的主要类型。在区域分布上显示了极明显的与不同时代拉伸裂解的火山构造环境的亲和性,其成矿环境、成矿条件显示出该类型铜矿成矿潜力很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火山岩型矿床经历了多次的造山过程,大多已被后期构造强烈地改造过,表现为矿石发育定向或碎裂组构、矿体常被断裂错失或被褶皱重复,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对这些火山岩型矿床的勘查评价非常重要。本类矿床很可能成为研究区获取铜矿找矿突破的主要潜在类型。
3)火山-沉积型矿床:研究区确切的火山-沉积型铜矿床不多,主要见于昆南带哈图异常区的督冷沟和芒康-思茅微陆块裂陷槽内,如督冷沟铜(钴)矿床、加涌式铜矿床、东拉涌式铁-铜矿床、尕龙格玛式铜、多金属矿床等。在昆北带亦见有该类型的矿点或矿化显示。这些矿床往往具有火山岩型矿床的某些特征。
4)层控砂岩型铜矿:是研究区主要的铜矿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昆盖山北坡库尔良恰尔隆裂谷带特格里曼苏一带,赋存于泥盆-石炭系滨-浅海相沉积建造厚层砂岩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断续延伸,与围岩整合接触,层控同生特征十分明显。在长约5 km,宽约1 km的范围内,已发现4个含矿层、3个矿段。矿化元素除Cu外,伴生有Ag,Pb,Zn,Mo等有益组分,经济潜力较大。此外,在昆中带库木库里湖盆地、苟鲁山克错带和铁克里克隆起带泥盆纪局限盆地内也发现了多处砂岩型铜矿床(化),初步展示了良好的层控砂岩型铜矿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5)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热液脉型等造山型矿床组合是研究区铜矿资源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这些铜、多金属矿床、点分布广泛,多数集中在昆中带、巴颜喀拉带和苟鲁山克错带。矿床形成主要与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复合造山活动有关。例如:形成于昆中带加里东期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库地含铜磁铁矿床、汗也依拉克含铜磁铁矿床、昆中带东段托克妥地区与西部大同河一带的托克妥式斑岩型铜矿床,产在巴颜喀拉带北部的火箭山式斑岩型铜矿带,分布于苟鲁山克错带中的纳日贡玛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点)以及矽卡岩型众根涌铜矿床等,显示出较强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从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的特点以及已知的矿化信息来看,该类型铜矿资源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在上述已知的铜矿床类型中,最具潜力的为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铁-(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火山-沉积型矿床及层控砂岩型铜矿床。这些铜矿床类型都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当然,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等铜矿资源类型,也是进一步勘查评价工作中应予以重视的矿床类型。地质大调查以来,在苟鲁山克错带发现了一批规模较大、极具找矿潜力的铜、多金属异常带和矿化蚀变带等,初步展示了良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3金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的金矿化较多,分布很广,且绝大多数为小规模的砂金矿床,岩金矿床较少。空间上岩金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区域性深大断裂、大型韧性剪切带及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等3个级次的构造系统控制。已知的岩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格尔木以南五龙沟开荒北-大场一带,另外,在阿北成矿亚带、布伦口-柳什塔格-清水泉铁、铜、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木吉地区和昆南铜、钴、金成矿亚带的野牛泉地区也有分布。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带型、岩浆热液型。这些金矿矿集区成矿作用强度与区域地壳演化密切相关,初始地壳的规模和初始矿源层中金的丰度是一个地区金矿成矿潜力或金矿资源量的根本性控制因素。研究区的古元古代基底岩系中金的丰度普遍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而金矿化相对密集产出的地区在空间上均与古元古代基底岩系相伴,表明该基底岩系很可能是研究区金矿成矿作用重要的初始矿源层。沿昆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两侧发育一系列北西向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这些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赋矿空间,还具有聚矿、运矿、储矿和成矿等系统功能的重要成矿作用。因此,从本质上讲,研究区金矿是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活动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较晚期的韧脆性剪切作用往往叠加在早期的韧性剪切带上,成矿作用主要是晚加里东构造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构造期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而成的,其中晚加里东成矿期多形成矿化,工业矿床的最终成型和定位是在晚华力西-印支成矿期。
结合研究区已发现的金矿成矿事实来看,最具成矿潜力的金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目前已发现特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10余处。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尤其是与中新生代碱性岩浆侵入有关的阿然保泰式金矿化,尽管该矿床式目前只是矿化点。但是,研究区燕山-喜马拉雅期偏碱性-碱性侵入岩十分发育,具备形成此类矿床的条件,该矿床式有可能成为研究区又一新的岩金矿化类型。另外与铁、铜矿化伴生的金矿化亦显示出重要的金矿成矿潜力,如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矿化主要由菱铁矿、黄铜矿和自然金构成,金作为重要的伴生组分且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4铅、锌矿资源
区内铅、锌矿产资源主要成矿类型有层控碳酸盐岩型、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和与铁矿共生的火山-沉积型铁-铅矿床(赵卡龙式、小唐古拉式),目前发现的铅-锌矿成矿集中区,分布在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塔木-卡兰古-尤仑塔卡特地区,容矿岩系为一套具坳拉槽性质的泥盆-石炭纪浅海-滨海相厚层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建造,除了少量的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脉以外,基本没有岩浆活动。铅、锌矿化主要产在泥盆-石炭纪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建造的过渡层位,容矿主岩以镁质碳酸盐岩为主,少量细碎屑岩,矿床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制明显。在该铅-锌矿成矿集中区已发现30多处铅-锌、铜矿床、矿(化)点,其中包括中型铅-锌矿2处(塔木、卡兰古)、小型铅-锌矿3处(卡拉牙斯卡克、乌苏里克、尤仑塔卡特)、小型铅-铜矿1处(铁克里克)和小型铜-铅矿1处(阿尔巴列克),以及一系列铅、铅-锌矿(化)点,显示出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此外,在肯德可克、野马泉、白石崖等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中,也显示出极好的铅、锌、银、金、钴、铋找矿前景,应在以后找矿评价工作中予以重视。
5汞、锑矿资源
研究区已发现3个汞、锑成矿集中区,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带北部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内。
1)黄羊岭-卧龙岗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已发现3 个中型汞、锑矿床(长山沟、黄羊岭、卧龙岗)和一条锑矿化带(盼水河)及多个汞、锑矿点,分布在巴颜喀拉带中部黄羊岭地区二叠系黄羊岭组下段。如,黄羊岭锑矿化带呈北东东—东西向延伸,东部矿化带长810 m,宽282 m,矿体视厚185 m,平均品位119%;中部矿化带长2100 m,宽168 m,矿体视厚169 m,平均品位95%;西部矿化带长900 m,宽60 m,矿体视厚56 m,平均品位53%。矿(化)体多由平行脉和网脉组成,矿石为块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柱状或交代结构,属石英-辉锑矿、石英-方解石-辉锑矿矿石类型,地表局部地段见有黑钨矿、雄黄等矿化;卧龙岗锑矿床根据含锑硅化岩脉和锑矿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划分出南、北两条锑矿带,北带初步圈出10个矿体,南带圈出6个矿体;长山沟汞矿床划分了两个汞(砷)矿带,圈定汞(砷)矿(化)体12条,较大的矿体有4条,其中Ⅱ号矿体规模最大,为汞、砷共生矿,东段为汞矿,西段为砷矿体,矿石矿物为辰砂和雄黄,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和晶洞中。
2)东大滩-大场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区内已发现东大滩、大场、白日卡玛、龙然加阁等多处锑、锑-金、金-锑矿床、点,分布在巴颜喀拉带北部边缘的大型剪切带内或旁侧次级构造中,围岩为巴颜喀拉山群细碎屑岩,成矿元素以Sb为主,Au次之,常形成较大规模的锑矿体,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局部见有含金石英脉,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对锑、金成矿起主导作用的是构造活动及与其相伴的热流体作用,硫化物的形成具多阶段性,Sb矿化稍晚于Au矿化。
3)苦海-赫格楞一带汞、锑成矿集中区:已发现中型汞矿床3 处(苦海、穆里、沙尔若),小型钨-锑矿床1处(老穆达),小型汞-锑矿床1 处(赫格楞),矿(化)点多处。主要分布在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及其与昆仑造山带结合带附近。区内地质条件简单,主体为三叠系隆务河群以砂板岩为主的类复理石建造,岩浆活动不强烈,只有印支期中酸性侵入体零星分布,断裂构造发育,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弧形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汞、锑矿化产于这些断裂带中,区域性弧形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另外还有一些热液型金、砷、铜矿化和岩浆期后热液型砷、铜矿化,成矿期均在印支期,其成矿元素组合为Hg-Sb-As-Ag-Au,显示出极强的低温热液型汞锑矿化成矿潜力。
总之,巴颜喀拉带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带均具有形成汞、锑、金等矿产的良好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不仅化探异常显示连续、明显,而且对新发现的有关矿床、矿(化)点的初步评价已显示出良好的找矿远景。仅1991年在东大滩一带发现的锑-金矿床初步普查时,就圈出Au的金属储量422 t,锑的金属储量57 × 104t,经估算锑的远景储量可达20 × 104t,Au的远景储量可达40~50 t。2001年报导大场金-锑矿床的金远景储量达200 t,锑矿化也已形成规模。由此看来,上述3个不同地区的汞、锑、金成矿集中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结合研究区区域成矿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沿昆南断裂带南侧展布的巴颜喀拉带北部一带和泽库早-中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是研究区具有巨大潜在资源量的汞、锑、金、银等矿产成矿远景区。
6钴矿资源
研究区目前已发现3个钴矿成矿集中区,中型矿床2处(驼路沟、督冷沟),主要分布在昆南铜、钴、金成矿亚带北侧驼路沟和督冷沟地区,以及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的肯德可克地区。
1)驼路沟钴矿成矿集中区:以驼路沟钴-金矿床为代表,该矿床是1997年发现金矿体,1998年发现钴矿体,控制钴资源量已达中型。1999年,东昆仑地区钴资源评价列入地质大调查项目,在驼路沟地区新发现长达12 km的巨型钴、铜、金成矿带,并初步圈出短沟、玉女沟、长征沟和南沟西等4处矿化富集地段,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2)督冷沟钴矿成矿集中区:以督冷沟铜(钴)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为一火山-沉积岩型叠加改造复合型铜-钴(金)矿床,目前已发现4 个矿化带,铜品位高达25%~32%,钴品位0227%~131%,估算钴资源量为16036 t,铜资源量为4097 × 104t,整个成矿集中区的资源量将大于此数量。该区自东向西,哈图、诺木洪河上游、大格勒沟、温泉沟、雪峰山等Cu-Co异常区内均具备形成此类矿床的基础和条件,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和成矿潜力。
3)肯德可克钴矿成矿集中区:以广泛分布于野马泉一带的肯德可克式矿床为代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矽卡岩型的铁矿床,近年来研究,认为其应为火山-沉积岩型叠加改造复合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大调查以来,在肯德可克矿区又发现一条长1 km,宽100 m的钴-金矿化蚀变带,其中圈出3条钴矿体,钴品位048%~845%,经勘探(坑道、钻探)深部见矿情况较好,厚度向下呈现变大趋势,其中,6线钻孔见9 层钴、铋、金矿,最高品位:Co 11%,Au 1713 × 10-6,Bi 363%。预计远景资源量钴1 × 104t以上,金超过20 t。显示出巨大的钴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另外,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 年在恰尔隆-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铜、铁、多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塔木-卡兰古-尤仑塔卡特地区,进行1∶5万次生晕测量时发现了多处大规模的Co化探异常,与Pb-Zn-Cu等多元素异常吻合。目前已在该地区卡拉塔什矿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组下段砂砾岩型铅矿层之下含铜砂岩中发现了钴矿体(印建平等,2003)。显示出较好的钴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总之,上述各成矿集中区的钴矿形成时代不同,含矿建造和容矿岩系也不同,但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构环境却是相同的,均产于不同时代的裂陷槽中的半深海、浅海滨海相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及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建造中,热水沉积岩(或称喷气岩,如条带状硅质岩、碧玉岩、燧石岩和含凝灰质角砾状的碳酸盐岩等)发育,表明研究区是在区域拉张环境下,随着较强的火山喷发和热水活动把大量成矿物质从深部(包括地幔)带到地表,造成成矿金属元素富集形成层状矿床或热水沉积矿源层,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对已形成的层状矿体进行改造,并使已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再次活化、迁移,在适宜的构造部位形成脉型矿化、蚀变岩型矿化等。喷流-喷气作用是区内钴矿最主要的成矿作用,构造作用对后期矿化起主导作用。因此,在研究区众多的裂陷槽(或裂谷)中均具备形成钴、多金属矿床的良好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7钨、锡矿产资源
目前发现的钨、锡矿产资源类型有热水沉积型(日龙沟)、接触交代型(小卧龙、沙柳河)、矽卡岩型(白干湖)。其中锡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柴北缘和赛什腾-锡铁山-瓦洪山早古生代结合带南段以及祁漫塔格地区白干湖一带,计有中型矿床3 处,矿(化)点众多,主成矿期为晚华力西-印支期。在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中求得锡333 储量16 × 104t,并共生Pb,Zn,Cu等有益组分,显示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
钨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祁漫塔格白干湖一带和阿拉克湖地区扎日加-喜马尕压-泽多卓肉一带,1∶25万区调在阿拉克湖地区扎日加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东缘的花岗伟晶岩脉中发现钨矿化点多处,钨平均值为1611 × 10-6(最高含量6000 × 10-6),标准离差1223 × 10-6,变化系数758 × 10-6,属不均匀型。岩体边缘发现钨矿化点1处。岩体内形成独居石异常,环绕岩体形成范围较大的Ⅰ级白钨矿异常。扎日加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钨平均值为1537 × 10-6,标准离差11867 × 10-6,变化系数7721 × 10-2,亦属不均匀型,独居石含量亦较高。可见上述岩体成矿条件较好。
1∶50万区域化探(吉林地质调查院)在祁漫塔格白干湖地区发现了一条长约9 km,宽2~4 km的钨锡矿化带,矿化赋存于长城系小庙岩群变质岩及志留纪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钨矿体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及外接触带透辉石化大理岩、石英岩中,矿化蚀变与电气石化、硅化、孔雀石化关系较为密切;锡矿体主要分布于远离接触带的二云石英片岩中,矿化蚀变与电气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关系十分密切。总体上形成一个内接触带以钨矿化为主,外带以锡矿化为主的钨、锡矿化蚀变带。共发现9个矿体,其中2号为钨矿体(控制长度大于1 km,矿石品位 WO3008%~4016%,平均品位WO3054%),3号(控制长900 m,厚度1022 m,品位 WO3009%~185%,平均025%,Sn品位013%~026%,平均018%)、5号(控制长36 km,厚度1191 m,品位WO301%~135%,平均039%,Sn品位009%~034%,平均016%)以钨锡矿体为主。
除了已达中型规模的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床和具小型规模的小卧龙铁-锡矿床、沙柳河多金属矿床外,新发现的祁漫塔格白干湖地区和扎日加-喜马尕压-泽多卓肉一带钨、锡矿化亦已初具规模,充分展示了研究区钨、锡矿产资源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8锂、铍矿资源
研究区的锂、铍矿产资源主要与燕山-喜马拉雅期造山活动有关,分布较广,规模相对较小,多数为矿化点,迄今已知具规模的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塔格-巴颜喀拉金、铜、锑、汞、稀有金属成矿亚带西段大红柳滩地区,在该地区377 km2范围内,脉长大于25 m的伟晶岩脉有1363条,其中含锂矿脉有19 条,矿化与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有关,锂、铍矿化分别与花岗伟晶岩中的锂辉石和绿柱石有关,二者经常共生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锂辉石及长石-石英-锂辉石组合。主要矿物有石英、锂辉石、钠长石、钾长石及少量白云母;伴生矿物有绿柱石、锡石、铌钽铁矿。其中规模较大的90号矿脉经新疆第二地质大队初步勘查(1961),求得矿床储量333+334级Li2O 219333 t,易于手选的锂辉石7191 t,矿石平均品位Li2O为128%。地质储量,锂辉石1413502 t,Li2O 695985 t,平均品位为1246%;BeO 38849 t;Ta2O5521 t;Nb2O5986 t;Sn 61851 t;Rb 7247 t;Ga 627 t。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经费投入不够,对锂、铍矿产资源的评价工作还很低,研究工作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除个别脉体经过初步勘查外,绝大部分未作工作,依据1∶25万区调发现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来看,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9铜-镍、铂矿资源
目前发现的铜-镍、铂矿化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南缘长沙沟-清水泉一带和昆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朝阳沟一带奥陶纪镁铁-超镁铁杂岩中,与岩浆熔离作用有关。岩体大都具有铜-镍、铂矿化,有的岩体已发现品位达工业要求的铜-镍矿体,如长沙沟-清水泉一带的岩体。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些矿化岩体普遍具有某些大型层状岩体的典型特征,可和南非布什维尔德、美国斯蒂尔沃特成铂(含Cu,Ni,Cr)层状杂岩体相对比,具有良好的铜-镍、铂矿化成矿条件,初步显示了研究区铜-镍、铂矿产资源潜力,有望在以后工作中获得铂和铜-镍矿产资源的找矿突破,成为我国铂和铜-镍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区之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开展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重大矿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等。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2008年实际到所科研经费7200余万元(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其中国家项目(“973”、“863”、支撑计划等)1548万元,占22%;地质调查项目经费3632万元,占50%;其他项目2020万元,占28%。
2008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2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973”课题1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4项、地质大调查项目37项、国土资源部深部计划专项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项目10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2项、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项目4项、各省局地勘项目10项、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项目2项、公司等委托项目40余项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91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SCI收录4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王瑞江所长、书记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考察驱龙铜矿
张佳文副所长在昆仑山口考察
毛景文副所长(左)在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评价技术及应用培训班上颁奖
王宗起副所长在秦岭考察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计划项目,矿产资源研究所是实施单位和主要业务支撑单位。该项目2008年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全面到位,重点围绕铁、铝、铀开展完成了12个示范区的全国典型示范工作,制定了各专业技术操作流程。编制完成铁、铝等23个矿种的全国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完成全国成矿区带划分,并出版潜力评价工作第一本专著:《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在典型示范工作推动下,省级工作全面启动和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完成1:25万实际材料图275幅、建造构造图190幅、矿产预测地质构造底图284幅。开展了181个典型矿床研究,编制完成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及成矿模式图、预测要素图及预测模型图,以及重力、磁测、化探、遥感等图件,完成区域成矿要素图87幅,区域预测要素图72幅。编制完成全省范围的物探、化探、遥感和自然重砂资料处理和解释图件共2020幅。完成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相关基础图件533幅。开展了基础数据库维护,新增矿产地6826处。
2008年度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扩大)会议
在2008年度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扩大)会议上,领导研究项目组织推进有关问题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青海祁漫塔格典型示范区成矿地质背景编图研讨会
汪民副部长(中)与陈毓川院士(右)、陈仁义主任(左)讨论潜力评价阶段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立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办公室,作为项目日常管理的工作机构;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以加强项目技术质量的监督管理;完成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培训会,全国31个省(区、市)15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完成了30个省级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在重庆召开了有150多人参加的省级实施方案终审会;完成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的编制和评审,进行了全国和省级1000多人次的培训工作;完成了《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模型和数据录入系统》的编制和开发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验收;启动了《油气资源储量核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启动了矿区资源储量地质经济评价软件和煤炭矿区资源储量三维可视化动态监管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全国各省(区、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试点正在进行,全国已完成资源储量核查的矿区共725个,其中大型矿区88个,中型矿区168个,小型矿区469个;全国项目组积极走出去,赴山西、北京、河北、湖北、广东、河南、江西等省指导各省开展工作;项目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青海别勒滩低品位固体钾盐液化开发的关键技术:属国家“863”计划课题,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参加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青海盐湖工业集团、石家庄经济学院。参加人员:焦鹏程、刘成林、李文鹏、赵元艺、郝爱兵、陈永志、王兴富、李小松、王石军、刘振英、王文祥。2008年度主要成果认识:青海别勒滩试验区鉴定出盐类矿物13种,确定地层中固体钾盐矿物主要为杂卤石,其次为光卤石、钾石盐等。研究试验地层中KCl平均含量为224%;试验区溶矿过程中地下卤水中钾与硫酸根离子含量均有增加并逐步稳定,固体钾盐液化效果显著,卤水质量可以满足生产要求;采用化学示踪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技术揭示钾盐液化驱动的水动力学条件,获得试验区卤水实际流速和渗透流速分别为156m/d和024m/d,地下卤水的流向为45°。计算出试验区渗透系数平均值120m/d。针对青海盐湖特点,将Pitzer软件升级到Windows,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卤水变温平衡计算软件。2008年由“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价优良。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会议
中国东部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老(危机)矿山合理勘查、开发模拟和矿山转型与矿城问题研究:属中国工程院咨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办综合研究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裴荣富、李莉、李进文、梅燕雄、王浩琳。通过25矿种、10618座矿山的地质勘探和开采验证对比,第一是提出危机矿山三维分类;第二是创新地建立了固体矿产合理勘查、不同规模矿山合理开采的平均年限、不同勘查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和矿业5R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4项科学技术方法模拟;第三是提出矿竭不等于矿(城)衰,资源再发现和多种经营是矿城转型的基础;第四是应深化研究深部找矿的地质内涵和技术经济可行的外部条件;第五是建议应用矿床(点)聚类路径与地球化学块体浓集轨迹相结合与事件地质激发异常成矿的找矿新方法。本成果已被两个国际会议(SGA和WEC)采纳,国家行政学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一书引用。
矿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图
项目组在野外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莫若格钦地区铜资源评价:属2004年度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聂凤军、张义和张万益。通过工作,查明了勘查区内地质矿产特征,总结了该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通过物化探测量圈定4处银—铅—锌—铜—金异常和3处铜—金异常和9处视极化率异常。对物化探异常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推断,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钻探验证。1个钻孔均见真厚度195m的铅、锌、金、银矿化体,铅和锌含量分别为213%和311%;银和金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91×10-6和358×10-6。经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工作区具有继续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潜力,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该项目2008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报告评审委员会验收,成绩为优秀。
中蒙边境中东段我国一侧(北山和二连—东乌旗地区)铜金银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的综合找矿评价课题,主要完成人:聂凤军、江思宏、白大明、张义、胡朋、赵元艺、张万益、刘妍、张建华、赖新荣。课题采用现代成矿学最新理论和找矿学最新技术方法,对中蒙边境中东段我国一侧的北山和二连—东乌旗地区岩(层)体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以及金属元素活化、迁移、聚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古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对接和造山作用过程;厘定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阐述了区域性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机理;划分了成矿区带、矿田和找矿预查区;论证了花岗岩类岩浆侵位方式和成因;阐明了构造—岩浆活动对金属矿床的控制作用;总结了重要金属矿床(点)找矿标志,提出了不同类型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方向,圈定出找矿远景区。课题成果被有关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地方人民政府广泛采用,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隐伏金属矿床寻找和地方工业布局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项目2008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磨石山金红石矿普查及外围找矿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地勘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主要完成人员:赵一鸣、李大新、吴良士、陈文明、王佩华、王裕先、刘光海、高学东、丰成友、陈振宇。项目主要成果:经项目组预查、普查和研究,原发现的磨石山金红石矿床是一个以锐钛矿为主,伴有金红石和钛铁矿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属世界上首例新类型钛矿床;确定了矿床规模为大型,TiO2资源量达34万吨(333),其中富矿属中型;圈出了磨石山和羊蹄子山两条重要矿带,其中富矿体6个,贫矿体10个。富矿TiO2含量314%~1546%,平均691%。勘查和研究表明,在磨石山西部第四系和上侏罗统火山岩覆盖区、羊蹄子山中东部、M38航磁异常南侧以及太仆寺旗铁山村等地尚有找矿远景。尽管该矿区钛矿物的粒度很细小,为001~01mm,给选矿造成困难,但通过项目组攻关,已取得较大进展。矿区普查报告及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1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办公室主持评审通过。
聂凤军研究员在野外考察
课题组成员正在野外编录岩心
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锐钛矿矿床地质—探矿工程分布图
1—第四系;2—中、上侏罗统火山岩;3—含石榴子石石英绢云片岩;4—炭质片岩;5—石英岩;6—含锐钛矿变质粉砂岩和片岩;7—绢云石英片岩;8—花岗岩;9—锐钛矿富矿体;10—贫矿体;11—推测地层;12—勘探线及编号;13—实测地质剖面;14—等高线;15—探槽及编号;16—钻孔及编号
中亚地区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参加人员:杨富全、刘德权、赵财胜、柴凤梅、何国琦、唐延龄、毛景文、徐林刚、王晓地、张作衡、刘锋、肖克炎、刘亚玲。项目建立了742个金属矿床(点)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编制了1:100万中亚地区大地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划分了构造单元和成矿单元,对各成矿带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23个典型矿床模型,对主要含矿建造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型。对境外勘查选区提出了建议,对新疆阿尔泰和准噶尔8个大型矿集区进行了预测,为新疆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2008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验收,成绩为优秀。
中亚地区成矿单元划分及境内矿集区预测
1—成矿省界线;2—成矿带界线;3—阿尔泰成矿省各成矿带;4—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成矿省各成矿带;5—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成矿省各成矿带;6—大中型矿床、中小型矿床;7—预测大型矿集区:①—多拉纳萨依—阿舍勒铜金矿集区,②—阿勒泰—可可塔勒铁铅锌矿集区,③—柯鲁木特—可可托海稀有金属预测矿集区,④—诺尔特铅锌金预测矿集区,⑤—老爷庙—琼河坝铜铁金预测矿集区,⑥—双峰山关庄子铜汞金预测矿集区,⑦—希勒克特哈腊苏—喀拉通克铜镍金预测矿集区,⑧—哈图金铜矿集区;8—国界线
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项目主要成员:陈毓川、王登红、李厚民、肖克炎、唐菊兴、李光明、付小方、徐志刚等。该项目以成矿动力学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重点通过成矿时代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西部以东天山、西南三江中段和冈底斯为代表的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体系,建立了冈底斯成矿带中生代后期板块俯冲阶段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厘定出东天山地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初步识别出西南三江中段至少存在2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50个成矿亚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划分了我国西部地区共55个Ⅲ级成矿区带;厘定了西藏雄村、新疆彩霞山与乔夏哈拉、贵州水银洞、四川岔河等一些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时代,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拓展了找矿方向和时空,提高了对区域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从成矿地质基础、成矿信息、新类型、新发现、新认识、新技术、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成矿体系等方面对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资源潜力进行了定性地质评估;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定位预测和工程验证并取得巨大成功;初步建立了三个评价理论方法技术支撑、三个评价步骤、三个评价结果(“三三式”)的资源潜力定量预测评价体系,开展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定量预测评价示范,为今后成矿远景评价区划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出东天山成矿带10处、西南三江中段9处、冈底斯14处成矿远景区,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2008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验收,成绩为优秀。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中生代成矿时空架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