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砂率 | 释 义 | 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百分率。 |
---|---|---|---|
原 则 | ,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 计算中 | 砂率用"βs"来表示,非"SP" |
中文名称:砂率
英文名称:sand percentage
定义:混凝土中,细骨料(粒径0.16—4.75mm)占粗细骨料总量的百分数。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二级学科)
砂率:SP= 砂的用量S/(砂的用量S+石子用量G)×100%
是质量比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的变动,会影响新拌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很大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显著影响。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需较多水泥浆填充和包裹集料,使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在粗集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砂率有一个合理范围,处于这一范围的砂率叫合理砂率。当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合理砂率随粗集料种类、最大粒径和级配、砂子的粗细程度和级配,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施工要求的流动性而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通过试验来选择。
交通工程混凝土计算中,砂率用"βs"来表示,非"SP"。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混凝土自卸的为什么要降低砂率呢
这是混凝土公司为了节约,因为一般砂的价格更贵,严格来说不严格调整,应该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
0混凝土配比砂率一般多少?砂率对混凝土都有哪些影响?谢谢
1.0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1.08:2.41:0.40(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88kg;砂子:528kg;石子:1176k:195k...
砂子过筛率
你看一下山东的规定吧:定额中的砂,为符合规范要求的过筛净砂。定额中过筛净砂的消耗量,已考虑了砂的膨胀系数、过筛损耗以及配制各种砂浆、混凝土时的操作损耗。但定额中不包括施工现场的筛砂用工。砌筑砂浆、...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清孔泥浆指标:比重,粘度,含砂率各是多少。。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第74页表8.7.3规定: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 ;粘度:17-20Pa.s ;含砂率:<2% ;胶体率:>98%注...
干砂和含水率怎么计算
砂料含水率分为又可分为含水率及表面含水率.含水率计算公式:m = (G1-G2)/G2 * 100%G1:砂样质量,g;G2:烘干砂样质量,g;即你所说的方法1.砂石骨料的试验规程以及参数计算...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调整砂率的目的时使骨料的空隙率达到最小,从而使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三者均衡。砂率过小,不足于填充骨料间的空隙,砂率过大,会增大骨料的总表面积,都会影响拌合物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试验确定砂率的最佳值,使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在混凝土中,砂占骨料的百分比用砂率表示,砂率的变化会引起骨料的总比表面积和空隙的变化,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砂率变动会引起骨料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1)随着砂率的增加,粗骨料的用量减小,粗骨料总的空隙降低。一般来说,在粗骨料在空隙率不变的情况下,粗骨料空隙的大小与粗骨料用量有关,粗骨料用量越大,粗骨料间的空隙也越大,需要填充的砂浆体积也就越多。
(2)砂率的变动引起砂在骨料中的比例大小的变动,随着砂率的增大,砂的数量增加,粗骨料数量减少,反之也然。在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空隙用砂来填充,随着砂率的增大,填充粗骨料空隙的砂的总的数量越来越大,填充越来越密实,砂石混合骨料空隙率也越来越小。当砂率增大到某一值时,粗骨料的空隙会达到最小值,再增加砂率,过多的砂会“挤开”粗骨料,造成空隙增加。由此可见,混合骨料的空隙率随着砂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3)砂率的变动会引起骨料的总比表面积发生变化。一般来说,生产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表观密实相差不大,砂的平均粒径小于粗骨料的平均粒径。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砂的颗粒数量远远大于粗骨料颗粒的数量,因此,砂的比表面积要大于粗骨料的比表面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随着砂率的增加,骨料总的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加增加。在混凝土体系中,水和胶凝材料组成的浆体包裹在骨料的表面起润滑作用,骨料的比表面积越小,包裹在表面的浆体越厚,骨料间的摩擦力越小,混凝土的工作性也越好,反之亦然。
可以看出,砂率的变化既具有改变骨料的空隙的填充效应,又具有改变骨料比表面积的作用。在混凝土体系中,水和胶凝材料组成的浆体首先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多余的浆体才能包裹在骨料表面起润滑作用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在浆体一定的情况下,砂率的变化可以使骨料空隙的变小,形成足够多的浆体包裹在骨料的表面,使骨料表面浆体增加,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但砂率的改变同样也影响到骨料总的比表面积,在浆体一定的条件下,骨料总的比表面积增加,造成包裹在骨料表面降低厚度的减小,骨料间摩擦力增加,混凝土工作性降低。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不可分割,砂率的变动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同时进行。在混凝土体系的浆体不变的条件下,只有细骨料砂充分填充粗骨料间的空隙,使混合骨料具有较低的空隙率,才会有较多的浆体包裹在骨料的表面。因此,砂率所产生的填充效应可以看作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砂率表动引起的比表面积的改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调整砂率时,应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砂率这一量的调整引起质变。在混凝土浆体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砂率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最优。
砂含量小会有什么后果?
砂是混凝土主材之一,与其它材料一起互相填充,使混凝土凝固后形成一个密实体。
砂作为骨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砂率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和易影响很大,在泵送混凝土中,砂率一般为38%到41%,但对于非泵送的混凝土,砂率只需33%至37%,砂率不可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对强度都有影响。
砂含量小会出现什么后果,要看混凝土使用在什么情况:
1、如果泵送的话,混凝土的和易性将会很差,碎石与浆脱离,料看起来像离晰一样,而且容易堵泵,影响进度。
2、如果非泵送,砂率小的话,对强度是有好处的(但有个度)。
配置混凝土为什么选中砂?
配制混凝土时优先选择中砂,细砂是最后没办法或者降低成本不得已才用的,因为细砂与石子之间级配非常不好,搅拌出来的混凝土极易泌水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粗沙中砂细砂都是有一区二区三区的,只不过优先选择二区,在选择1区的时候应增大砂率,选择3区时应减小砂率。
区别就在于砂率的不同,粗砂的砂率大点,细沙的砂率小!
砼怎么样强度才最高? 那无非是它的空隙率小,比较密实, 然后要结合面要少,就跟构件要尽量少留施工缝的道理一样。这样的砼强度才最高。粗砂的空隙率比较高` 那么要达到密实,他就必须用水泥填缝,这样的水泥与砂之间的结合面就多了,相反,用细砂,那么细砂与细砂之间的结合面也多了。
中沙不仅细而且是介于粗沙与净沙之间的,利于混凝土的融合。
砂子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需要水泥来包裹的用量就加大,而且如果砂子太细会使混凝土和易性不好,石子与砂浆很容易分离。细砂一般用于调整级配不佳的砂子。
用细砂配混凝土,强度会比用中砂配的低。
采用细沙和特细沙影响砼强度,骨料之间达不到最优级配。
淡化海砂工艺
为了弥补天然砂的不足,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了淡化海砂的生产和应用。我国浙江沿海地区也开始采用机械除盐的方法淡化海砂,并在一些工程建设中应用。
淡化海砂的生产就是清除海砂中的氯离子等杂质,降低海砂中残留的Cl-含量。由于混凝土内具有高碱环境,氯离子渗入到达钢筋表面,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钢筋才开始锈蚀。通常认为,在混凝土中,当浓度比值为Cl-/OH->0.61时,钢筋才开始锈蚀,国内外都以此值为依据制定混凝土中氯离子的限值。
我国JGJ52-2006标准对砂中氯离子含量作了具体规定: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均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因此,只要采用合理的淡化海砂工艺,降低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将海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也是完全可行的。
海砂除盐的方法很多,有机械除盐法、洒水法、浸渍法等等,其中机械除盐法比较适用,需要的作业场面积比较小,除盐时间短,品质管理容易等优点,但是用水量较大,1t海砂如果用自来水清洗,约需1.5t水/ m3砂,如果附近河水比较好,就可用河水清洗,或者用井水清洗,成本就较低。
机械除盐法的工艺如下图所示:
海砂的除盐法分三个步骤:
1、海砂经振动分筛机分选,除去混入海砂中的超粒径颗粒以及贝壳等杂物
2、用冲洗滑道和洗砂机进行第一次冲洗
3、再用冲洗滑道和洗砂机进行二次冲洗。
这种除盐工艺不仅可以除去贝壳等杂质和海砂中带入的氯离子等杂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除去海砂中的泥粉等杂质,可使砂中的含泥量控制在0.5%以下。
天然砂中常因含泥量较高,达不到JGJ52-2006标准要求,也可用本设施的一级(一次)冲洗法去泥。应该指出,海砂也是一种再生缓慢的资源,我国海砂资源虽然丰富,但因海砂资源区域大多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因此也要有长远规划,合理开采,避免滥采滥挖现象的发生。
怎样选合理砂率?
看型号
为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泵送混凝土的含砂率宜控制在40%~50%
混凝土的含砂率就是黄砂与石子的比例。
例如:含砂率40%,石子和黄砂用量为2000Kg,既:
黄砂用量2000*40%=800Kg,石子用量2000-800=1200Kg。
一般来说,砂率越大,泵送流动性能越好。但混凝土强度越差,所以一定要采用最合理的砂率。
另外,控制好石子的最大粒径也能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流动性能
而且采用中砂比较节约水泥
细度模数说的是单种砂的概念,级配是集体的概念。当两种砂的细度模数相同时,这两种砂的级配一定相同,是这样理解的。
假设A为细沙,B为粗砂,A1,A2,A3,B1,B2组成砂骨料(集体的概念),他们分别占1/6,1/6,1/6,1/4,1/4(级配的概念,比例的意思)。A1,A2,A3为细砂B1,B2为粗砂。A1和A2细度模数相同(都是细砂),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圆球,他们在集体中占的比例是一样的。A2和A3,A1和A2,B1和B2等都是细度模数相同,所占比例也相同(级配就相等).理解这句话要把他放在骨料这个集体中考虑。
细度模数是砂单纯的建筑材料的范围。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在3.0-2.3为中砂,在2.2-1.6为细砂。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如果是同样粗细的砂,空隙最大,两种粒径的砂搭配起来,空隙有所减小,三种粒径的砂搭配,空隙更小。
混凝土的含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重量与砂石总重量之比。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选择最优含砂率。
密实的混凝土应该是砂子填满石子空隙,水泥浆包裹住砂石并填满砂子的空隙,以达到最大密实度。若砂子过少,则石子空隙的一部分,将用水泥浆填充,这样将增加水泥用量,是不经济的;砂子过少,没有足够的砂浆对石子进行润滑作用,势必加大内摩擦,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操作困难。而且由于水泥砂浆的粘滞性降低,石子容易分离,造成离析现象。但砂子过多,增大砂的表面积,就需要水泥浆包裹,同样也要增大水泥用量。
在施工中多用中、粗砂而不用细砂,就是因为细砂粒径小而表面积大及含土量大的缘故。而且砂率过大粗骨料减少,还会引起混凝土强度降低。
合适的含砂率应是石子、砂、水泥浆互相填充,使混凝土既能达到最大密实度,又能保证最少的水泥用量。实践证明,含砂率一般在30%~38%左右。但由于影响砂率的因素很多,需要根据石子的形状、粒径、孔隙率和砂子的品质及水灰比的大小、混凝土和易性等因素,进行试验和调整,而不能仅靠计算来解决。
摘自:砼学研究所
15269271688
声明:
砂浆与保温发布、转载、摘编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QQ:364935729
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砂率
砂率的选择在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也很重要。砂率太小,混凝土容易产生离析。砂率太大,管内的摩阻力大,且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大混凝土的收缩。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应比普通混凝土的砂率较高,宜控制在40-50%,高强泵送混凝土砂率选用28-35%比较适合。
混凝土的含砂率就是黄砂与石子的比例。例如:含砂率40%,石子和黄砂用量为2000Kg,既:黄砂用量200040%=800Kg,石子用量2000-800=1200Kg。一般来说,砂率越大,泵送流动性能越好。但混凝土强度越差,所以一定要采用最合理的砂率。另外,控制好石子的最大粒径也能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流动性能。
直接判断就是混凝土的塌落度。你需要什么塌落度,就要考虑砂率的比例。
砂率的比例不一定是砂子与混凝土的比例,这个与你采用的粗骨料粒径存在关联。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水下混凝土,砂率含量在38-40%,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砂率含量在30%左右。砂率含量太高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砂率的大小对砼的和易性影响很大,总体上砂率大和易性好,砂率小和易性差。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对和易性的影响非常显著。①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骨料间起到润滑和辊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骨料大,随着砂率增加,粗细骨料的总表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包裹的浆量减薄,润滑作用下降,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所以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 ② 对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影响。砂率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现象。砂率增大,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加。但砂率过大,当水泥浆不足以包裹骨料表面时,则粘聚性反而下降。 ③ 合理砂率的确定。合理砂率是指砂子填满石子空隙并有一定的富余量,能在石子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少粗骨料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流动性达最大值。或者在保持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使水泥浆用量达最小值。和易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计算配合比配成混凝土拌合物,先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同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如不符合要求,按下列原则进行调整:(1)当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和相应的水泥用量(水泥浆)。(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砂、石用量(相当于减少水泥浆用量)。(3)当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通常是砂率不足),可适当增加砂用量,即增大砂率。(4)当拌合物显得砂浆量过多时,可单独加入适量石子,即降低砂率。 砂率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砂率是影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表观密度、强度和变形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合理砂率不仅可以增加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还可以提高轻集料混凝土的流动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强度随砂率增大而出现波动,砂率在42%时,达到最大强度,无论砂率低于还是高于42%,强度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在砂率低于42%时,粗集料之间的空隙未被填充密实,随着砂率的提高,空隙率减少,混凝土更加密实,使强度得到提高;而砂率高于42%以后,随着砂率的提高,粗集料的用量降低,细集料用量增大,而水泥用量却没有变化,使砂浆本身的密实程度降低,陶粒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强化度和机械啮合作用下降,混凝土破坏时,沿陶粒本身的破坏和界面破坏两种形式同时存在,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而且过高的砂率很容易产生分层离析和泌水,导致轻集料混凝土稳定性降低,强度反而下降。因此,在配制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时,应注意合理砂率的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怎样调整砂率?我们要测砂的含水和砂的含石,然后更具配合比进行调整。 1例如:“砂含水35%,含石20%,配比用砂856。现用砂=配比用砂/(1-砂含石)(1-砂含水)856/80%0965 =856/0772 =1108。从上面知道现在的沙的用量,砂中含石就在221左右,就是要不断的根据现场的沙;石进行不断的调整,每批砂石的含水量;含石量要不断的测出来进行调整配合比。 2做砂的筛分析看看啥的级配如何,根据各个筛于量看看是几区砂,“一区砂时,就提高砂率,足够的水泥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是二区砂就适当的降的砂率。 3砂的含泥量 对抗冻,抗渗的要求更严格些, 含泥少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但含泥高时就对强度有影响,你的需水量就大,无形之中水灰比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