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石松

周敏

石松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别称 华中石松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石松亚门
石松目 石松科
石松 分布区域 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

石松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林缘、疏林下,路边、山坡及草从间。喜温暖湿润,耐荫、耐旱、不抗严寒。

石松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石松栽培技术

石松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

石松形态特征

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 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生于疏林下荫蔽处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

石松又细又长的茎蔓在地面匍匐蔓延,将有分叉的短根伸入土壤中。其他大量的分枝从茎部向上笔直生长,但都不会高于12英尺(30厘米). 石松的叶子是单叶,呈深绿色。​

石松常见问题

翡翠原石松花该如何辨别?

“松花”是指翡翠原石皮壳上绿色表现。也就是翡翠原石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由于致色离子的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成矿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形态的变...

钻戒上的钻石松动该咋办?

1、戒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款式在求新方面确实很难自出机抒了。有些款式单纯为了求新,往往牺牲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因此设计上存在的先天不足是造成钻石脱落的重要原因。     2、如果自...

土加石松散体路堑边坡防护?

根据产状、倾角确定防护形式,若是下滑可能性较大,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抗滑桩。由于边坡你高度较大(40m),抗滑桩可以在边坡平台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

定额中只有软质岩、较硬岩、坚硬岩,但实际当中是次坚石松次坚石怎样划分也就是怎样确定岩石,谢谢c

建议你仔细看看定额的说明,里面应该说的很清楚,比在这里讨论强(这里只能提供参考意见)。

您好,你还在动迁办吗?可以帮忙帮我看看这个地方的动迁问题吗? 南石道街石松小区

现在没有得到那个区域的动迁的消息。

石松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疏林下灌丛中。

资源分布:产于世界温带及带高山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河南以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欧洲及北美等地。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

石松科形态特征

石松科植物多为小型至大型蕨类植物,土生。石松科6属:扁枝石松属,石松属,小石松属,石松属,垂穗石松属,拟小石松属.主茎伸长呈匍匐状或攀援状,或短而直立;具原生中柱或中柱为片状;侧枝二叉分枝或近合轴分枝,极少为单轴分枝状。叶为小型单叶,仅具中脉,一型;螺旋状排列,钻形,线形至披针形。孢子囊穗圆柱形或柔荑花序状,通常生于孢子枝顶端或侧生。孢子叶的形状与大小不同于营养叶,膜质,一型,边缘有锯齿;孢子囊无柄,生在孢子叶叶腋,肾形,二瓣开裂。孢子球状四面形,常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石松科LYCOPODIACEAE

石松科科学分类

科中文名:石松科

科拼音名:shisongke

科拉丁名:Lycopodiaceae

中国植物志:6(3):55

秦仁昌系统[1978]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石松目Lycopodiales

石松科Lycopodiaceae

垂穗石松主要价值

选方标准

干品,茎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该品与同属植物石松的全草,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参见"石松"条。

石松植物门(Lycophyta)

石松植物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种类型。茎二歧式分枝。无柄小型叶,不具叶隙,单脉,多数作螺旋状排列,密布于茎枝上,故亦称为小叶植物。一般认为小型叶来源于茎轴表面的突起,与大型叶起源不同。茎由表皮、皮层和中柱(韧皮部、木质部和髓)三部分组成。中柱类型从不具髓的原生中柱至具髓的管状中柱。孢子囊单个着生于叶腋或叶腹面近基处,多数集结成松散的孢子叶穗。同孢或异孢。泥盆纪至现代,石炭纪达鼎盛,二叠纪起衰落,现残存石松、卷柏等属。

图5-1 无叶植物化石代表

1—Rhynia(瑞尼蕨),1a复原图,1b四分孢子,1c孢子囊;2—Cooksonia(库逊蕨)复原图;3—Psilophyton(裸蕨)复原图;4—Trimerophyton(三枝蕨),4a二分枝,4b三分枝;5—Zosterophyllum(工蕨),5a复原图,5 b孢子囊穗

图5-2 鳞木类的解剖特征

A—鳞木复原图,1—叶的着生,2—叶座结构,3—不定根,4—繁殖器官;B—繁殖器官解剖,1—孢子叶穗,2—内部结构,3—鳞孢叶;C—根座

有的类别叶脱落后在茎枝上留下不同结构的痕迹,包括叶座、叶痕、叶舌痕等。叶座为叶子膨大基部着生于茎枝上的痕迹;叶痕为叶着生处,叶痕中间横列三小点,中间一点称维管束痕,为与叶内相连的维管束留下的痕迹,两侧的点(侧痕)以及叶痕下方左右两个点(通孔道痕)均具通气作用;在叶痕的上方正中有一个小叶片(叶舌)脱落留下的凹坑称叶舌痕(图5-2)。

石松植物按叶舌的有无、中柱类型、孢子囊或孢子囊穗特征可分为镰木目(Drepanophycales)、原始鳞木目(Protolepidodendrales)、石松目(Lycopodiales)、鳞木目(Lepidodendrales)、肋木目(Pleuromiales)、水韭目(Isoetales)、卷柏目(Selaginellales)七个目(表5-3,图5-3)。

表5-3 石松植物的分类、特征及代表属例

图5-3 石松植物化石属例(一)

1—Barawanathia(刺叶木),1a孢子囊,1b螺旋状着生的细叶;2—Protolepidodendron(原始鳞木),2a复原图,2b叶座及分叉叶,2c孢子囊;3—Eleutherophyllum(锉木),3a根状茎,3b分叉枝及分叉叶,3c孢子囊;4—Drepanophycus(镰木),4a复原图,4b枝、叶和孢子囊,4c孢子囊纵切面,4d茎解剖

石松的形态特征

石松(Diaphasiastrum veitchii),别名伸筋草、过山龙、 宽筋藤 、玉柏, 隶于石松科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茎直立,为二歧式分枝,叶为小型叶,多为针状,叶的基部膨大,在茎、枝的表面留下的印痕叫叶座。石松植物化石最主要保存类型是茎、枝表面叶座的印痕。它生长于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性味与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 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生于疏林下荫蔽处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

石松又细又长的茎蔓在地面匍匐蔓延,将有分叉的短根伸入土壤中。其他大量的分枝从茎部向上笔直生长,但都不会高于12英尺(30厘米) 石松的叶子是单叶,呈深绿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