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浮桥据说是周文王为了娶亲而临时搭建的。整座桥是把数十艘船绑在一起,并在船上铺上木头,靠近河岸的船,则用绳索固定在两岸的木桩上。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渭水浮桥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桥,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浮桥是什么桥?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①传统形式。在船或浮...
浮桥的建造历史
我国建造浮桥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8世纪《诗经·大雅·大明》中曾记述周朝周文王为娶妻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离今天已有三千年了,是建造浮桥最早的记录。它比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记,波斯王大流士侵希腊...
浮桥老板椅价格如何?
浮桥老板椅的价格 啊,一般了都是两三千左右的样子,所谓的老板椅 即通常是老板办公时使用的椅子,也有部分家庭追求舒适度,放在书房办公使用。通常老板椅是电脑...
浮桥老板椅价格如何?
浮桥老板椅价格在650元,老板椅都是采用PU皮、真皮制作而成,也有很小量的老板椅采用牛皮等原料制作而成。 市面上最常用的老板椅组成基本上和电脑椅不会差别太大.价格来源网络,仅供...
谁比较清楚太仓浮桥房价如何
太仓浮桥二手房本月房价走势:均价4468元/平米,环比上月涨幅0.00%,具体如下: 1、45万元 (单价:3515.6 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百业俱兴、工商繁荣、车流骤增,两岸居民群众绕到大桥,常遇人车拥挤,行走不便,纷纷要求重建浮桥。2000年底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决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修浮桥,造成福于民。
重修浮桥的建设者任务,交由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2001年初,开始走访原浮桥两岸的老住户、原浮桥管理人员及老船工,了解老浮的历史变迁、修造及管理情况。经调查走访与查看有关浮桥的历史资料后,结合龙凤岩景区建设的现状,力求新浮桥能取老浮桥之所长、补原浮桥之所短,拿出修复浮桥及两岸配套景区的设计。新浮桥长100米,宽2.5米,由14艘船连接而成,西端架设龙头,以利船只通行,两岸码头增建牌坊,使浮桥整体效果更为壮观。浮桥东岸设计了休闲平台和现代凉亭、新建江边园,并配套安装彩色射灯、高杆礼花等电器设施。新浮桥于2001年7月开工,10月底竣工通行。由于设计科学,施工精细,使目前耗资59万元修复的新渠江浮桥,既再现了民族历史风采,又展现了渠江浮桥的现代生活气息,还为县城建设新增了一处靓丽的休闲景点。
座落于浙江省临海县南门城外的灵江上,是一座构造形式独特的水上立体交叉桥,其结构建筑与设计都非常科学,是座历 史悠久的古老浮桥。灵江浮桥是现存历史最早的的古代浮桥,是中国浮桥建筑中的一件杰作。
赣州城三面环水,且江面开阔。宋代以来,赣州城经济繁荣,为沟通城乡交通,便开始在章贡两江的江面上架设浮桥。赣州原有三座浮桥:东河浮桥(即建春门浮桥)、西河浮桥和南河浮桥。 建国后,因架设了公路桥,西河、南河浮桥被拆除,仅留下东河浮桥。
南宋乾道年间,知军洪迈在贡水上架设了东津桥,并一直沿用至今,即今日的建春门浮桥。建春门浮桥长约400米,桥面宽5米,构造方法系每三只木舟为一组,然后在木舟上架梁,梁上再铺木板。每一组木舟之间用竹缆绳捆绑,然后用铁锚固定在江面上,整座浮桥用了大约33--35组(视水位高低而定,水位高则江面宽),约100只木舟连接而成。
浮桥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在赣州一直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浮桥虽然沟通了两岸的交通,但同时也阻断了江面上船只的往来,为了便利航运,赣州的浮桥每天上午9点都要准时开启,以让船只通过。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司马懿即晋宣帝,字仲达,,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关于司马懿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他到底有多聪明,下面我整理了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1司马懿的聪明
在蜀魏战场上,智谋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只有司马懿。战场上的司马懿表现出杰出的指挥才能,一旦进入政 治权力斗争场合,其智慧指数似乎立即退化,在上司曹芳面前表现出一副傻乎乎、病怏怏的迟钝相。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就写出了司马懿是如何靠装病麻痹曹爽的。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与亲信何晏等准备出城游猎,事先让即将赴荆州担任刺史的李胜以拜别之名去探知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探得消息后,立即写好了"装痴卖傻"的剧本。
当李胜见到司马懿时,李胜看到的是"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的司马懿,他躺在床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样子,甚至连拿碗、喝粥的力气都没有。李胜对司马懿说:"天子要我到荆州任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这时,司马懿玩起了"谐音游戏",他喘着粗气说:"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人家李胜明明说的是荆州,他偏偏说并州,看来司马老人的听力严重下降了。李胜帮司马懿纠正:"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将"聋"就"聋":"你刚从并州回来"李胜在"聋子"司马懿耳边大声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如此说了一番"绕口令"后,司马懿以感人肺腑之语作结,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以后还望大将军多多提拔。
司马懿连哄带骗加忽悠,把李胜玩得团团转。不过,司马懿装痴装傻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李胜对自己的印象,干扰曹爽的政 治判断。
李胜走后,"病得要死"的司马懿马上翻身下床,紧急召见两个儿子,说:"李胜此去,曹爽肯定不会防备我,只等他们出城狩猎时,我们就可以一举拿下。"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诛杀曹爽,逼死曹芳,把所有的军政大权揽于手中--最终逼魏主"禅让",取而代之,"三国尽归司马氏"。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21、司马懿受遗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势力减弱。孙权势力达到交州地区,刘备也乘机占有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内)的荆州江南部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已逐渐形成。
2、司马懿征讨孟达,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于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发动叛乱,弃魏投蜀。孟达自认为宛城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势险要,司马懿一时无法赶到上庸。可是当孟达刚起事八天,司马懿就亲率大军赶到上庸,兵临城下。
司马懿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呢?原因是孟达平素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风闻孟达与西蜀又有来往,立即报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监视孟达的行动。司马懿为了充分做好消灭孟达的准备工作,并尽量推迟孟达的起事时间,除了从军事上做好征讨的准备工作,他还设法麻痹迷惑孟达,使他犹豫不决,延缓起事的时间。
3、祁山之胜,地位日隆
诸葛亮日夜规划实现他的夙愿,东联孙吴,北伐曹魏,统一中原,但由于东吴偷袭荆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战,使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虽然在刘备死前双方互派使者,但东吴依旧是隶属曹魏,对西蜀抱有敌对的态度。
蜀与吴的这种关系,对蜀国北伐曹魏不利,诸葛亮为了打破僵局,主动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邓芝对孙权详细分析了恢复同盟关系的好处,孙权权衡了利弊,同意与西蜀恢复联盟,断绝与曹魏的臣属关系,这样吴、蜀又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曹魏政权。
4、辽东大战,巧夺襄平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即位。魏明帝在临死前委托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曹真子)辅佐朝政。曹爽与司马懿的关系,开始时还融洽,但时间一长就产生了矛盾。曹爽极力培植私党,排挤司马懿。
司马懿外表上不露声色,暗中积聚力量。曹爽有五个心腹,即何晏、丁谧、邓飏、李胜和毕轨,这五人在当时号为名士。魏明帝认为他们浮夸无能,一律不用。曹爽提拔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李胜任河南尹,毕轨当了司隶校尉。除这五人之外,大司农桓范也是曹爽的亲信,人称“智囊”。曹爽的私党为他出谋划策,削弱司马懿的实权,任用私人,控制京城内外、朝野上下。
5、两虎相争,夺取政权
正始十年正月(249年),魏帝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四人及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范全部随从。司马懿看到时机成熟,立刻带领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和三千武士,假传皇太后的旨意,关闭城门,占据武器库,派兵占领城南洛水上的浮桥,封锁曹爽等人回京的要道。同时派人占据中央各要害部门,命高柔行大将军事,占领曹爽的军营,命王观行中领军事,控制军权。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3人物介绍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汉族,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人物故事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边的北原对峙,司马懿先是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使得进攻北原的蜀兵都损失惨重。
后来,郑文诈降蜀,被诸葛亮看出破绽,被迫修书给司马懿,叫他前来劫营。来劫营的魏兵遭伏击,全军十伤八 九,主将秦朗也死于乱箭之下。上方谷司马懿再次中计,险些丧命,结果渭南的营寨尽落入蜀兵手中。
司马懿败退回渭北,自己烧了渭水浮桥,在北寨传令说:“渭南营寨,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中,诸位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来魏营挑战,魏兵只是坚守不出。
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红红绿绿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银首饰。
信中写道:“仲达你既然是统领中原数十万大军的主将,不披上坚硬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与蜀兵一决雌雄,却畏畏缩缩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这跟女人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来,如果你还不出战的`话,这些衣服你最好还是穿上,做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如果你还算个男子汉的话,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决战吧!”
司马懿看了信,不动声色,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并若无其事地和来使交谈,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事,并不涉及军事。
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吃的很少。”
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事务繁忙,整天劳碌奔波,进食却那么少,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司马懿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疲惫蜀兵的决心,魏军将领心里十分不满,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城,与诸葛亮一决胜负。
司马懿推说魏明帝有令,让坚守勿动,不敢违背君命。众将再请战,司马懿说:“你们既然要战,让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说战,那时我们竭尽全力,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怎么样”
于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请战。
明帝也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不准众将出战,司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众将也无可奈何。
于是,不管诸葛亮用什么办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动,疲劳蜀军。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在渭滨分兵屯田,作长期较量的打算。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故军中。姜维等人按照其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司马懿领兵追赶,但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敢穷追,便率部返回关中。
终于,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平定辽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
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58年),明帝曾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
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
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
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
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现在我孤军远征,他将认为我军不能坚持多久,因此,他必定先据辽水对抗我军,然后再坐守襄平进行防御。这是中下两种计策。”
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
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
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时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
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
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的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含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
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
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之敌不打而直驱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又未同意。
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往年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就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
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量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
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也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
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如此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攻城又有什么作为呢
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攻城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
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故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
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故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
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
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不舍,赶到梁水岸边将其杀掉。
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蜀汉五虎将个个都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好汉还需三个帮,他们也是需要助手的。那么都有哪些人做过他们的副将呢?
一、关羽的副将――关平
在《三国演义》第73回中提到,关羽起兵北征襄樊,本来计划是要让傅士仁和糜芳打前锋,但二人因醉酒失火烧了军械粮草,关羽欲拿二人问罪,行军司马(军法官)费诗苦劝,饶了二人性命,让他们镇守后方。于是,军队的先锋官换成了廖化,关平成为了副将。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
关平非常优秀,是蜀汉二代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在关羽的着意培养下,逐步成长为能够领兵作战的将才。麦城被困,关羽让他掩护廖化突围,其实也是有心让他冲出去就再也别回来了,但这孩子太过厚道,居然又杀了回来。
临沮突围,父子被擒,蜀汉失去关羽这位现有的帅才,也失去了关平这位未来的栋梁,非常令人惋惜。
二、张飞的副将――雷铜、魏延、吴班
在《三国演义》第69回中说,曹洪、张郃率兵向巴西推进,当时刘备安排驻守巴西的大将就是张飞,由雷铜来辅佐他,“时张飞自与雷铜守把巴西”。
但在瓦口关之战中,雷铜中了曹军猛将张郃的诱敌之计,被张郃干掉了。“张郃败走,雷铜赶来。两军齐出,截断回路。张郃复回,刺雷铜于马下”。
雷铜死后,诸葛亮派去给张飞送酒的魏延还在军中,就接任了副将之职,在两人密切配合下,连胜张郃数阵,夺取了瓦口关。在汉中之战僵持阶段,张飞和魏延又夺取了南郑,还分兵在褒斜道上劫粮,给曹军造成重大损失。魏延后来成为蜀军重将,屡立战功,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被杀。
汉中之战获胜,刘备进位汉中王,魏延被提拔为汉中太守,独镇一方,张飞的副将又换成了吴班,直到张飞被害。吴班后来随诸葛亮北伐,在五出祁山时奉命率兵偷袭魏军的渭水浮桥,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壮烈殉国。
三、马超的副将――吴兰
马超归附刘备后,收取成都,立下大功。随后还率兵参加了汉中之战,他的副将是吴兰。斜谷界之战,马超与吴兰兵分左右两翼,包抄曹军,吴兰在乱军中遇到曹操的“黄须儿”曹彰。曹彰杀法十分骁勇,“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吴兰死后,马超就没有副将了,后来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命他镇守西平关应对羌兵,也没有给他派副将。
四、赵云的副将――邓芝
赵云独自领兵是在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赵云奉命率一支偏师兵进萁谷,诈作蜀军主力,牵制曹真的魏军主力。
在邓芝的辅助下,赵云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成功牵制住了魏军主力。后来街亭失守,蜀军全面撤退,赵云和邓芝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秩序地后撤,“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使蜀军的损失降到最低。
邓芝这个人交际不多,只对姜维很看重,他忠诚廉洁,品德高贵,病逝时家无遗财,家人都穿着破旧,生活艰辛。
五、黄忠的副将――严颜、法正、赵云、张著
黄忠的副将比较多。在《三国演义》的第70回中,张郃率兵攻打葭萌关,黄忠主动请命迎战,诸葛亮让他选一名副将,黄忠说:“老将严颜,可同我去”,黄忠和严颜紧密配合,击败了张郃,还乘胜进攻,夺取了天荡山。
在《三国演义》的第71回中,黄忠请命对战夏侯渊,诸葛亮派法正辅助他,“你既要去,吾教法正助你”。在法正的帮助下,黄忠夺取对山,阵斩夏侯渊,立下不世之功。
黄忠请命去劫夺曹军囤粮之所米仓山,诸葛亮安排赵云和张著为他的副将,“忠应允便行,孔明就令张著为副将同去”。在随后的战役中,黄忠与张著劫烧粮草被围,赵云单骑突阵,连斩曹军两将,威震张郃和徐晃不敢应战,救出了黄忠和张著。
汉中之战,严颜代张飞守阆中后再无形迹,应该是终老了;法正中年病故;赵云善终;张著在米仓山之战中曾经负了伤,后再无记录,应该是退出了沙场征战。
最后总结一下蜀汉五虎各位副将的最终归宿:
关羽的副将关平――遭擒被杀;
张飞的副将雷铜――战死;
张飞的副将魏延――作乱被杀;
张飞的副将吴班――战死;
马超的副将吴兰――战死;
赵云的副将邓芝――善终;
黄忠的副将严颜――善终;
黄忠的副将法正――病故;
黄忠的副将赵云――善终;
黄忠的副将张著――算是病故。
看来,还是选择当赵云、黄忠的部将比较好,没有一个战死或被擒的。
张虎,书中记载,魏将、前将军张辽之子。诸葛亮北伐,曹真以张虎为先锋,乐进子乐綝为副先锋,为诸葛亮所败。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张虎更与綝、戴陵陷阵被捉,涂面放归。后虎、綝受懿计,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乱箭射死吴班。亮造木牛流马,虎、綝夺之。司马父子困于上方谷,为虎、綝各引五千兵所救。公孙渊叛,虎又随懿讨之。渊父子出城而逃,为虎等所围擒。
张虎,书中记载,魏将、前将军张辽之子。诸葛亮北伐,曹真以张虎为先锋,乐进子乐綝为副先锋,为诸葛亮所败。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张虎更与綝、戴陵陷阵被捉,涂面放归。后虎、綝受懿计,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乱箭射死吴班。亮造木牛流马,虎、綝夺之。司马父子困于上方谷,为虎、綝各引五千兵所救。公孙渊叛,虎又随懿讨之。渊父子出城而逃,为虎等所围擒。
、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23 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4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25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26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27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28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29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30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31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32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33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34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35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36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7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38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39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40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41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42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43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44最大的内陆盆是塔里木盆地
45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46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47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48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9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50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51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21个)
52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53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54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喀顺湖
55世界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56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57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
58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扩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边的北原对峙,司马懿先是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使得进攻北原的蜀兵都损失惨重。
后来,郑文诈降蜀,被诸葛亮看出破绽,被迫修书给司马懿,叫他前来劫营。来劫营的魏兵遭伏击,全军十伤八九,主将秦朗也死于乱箭之下。
上方谷司马懿再次中计,险些丧命,结果渭南的营寨尽落入蜀兵手中。司马懿败退回渭北,自己烧了渭水浮桥。
在北寨传令说:“渭南营寨,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中,诸位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来魏营挑战,魏兵只是坚守不出。
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红红绿绿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银首饰。
信中写道:“仲达你既然是统领中原数十万大军的主将,不披上坚硬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与蜀兵一决雌雄,却畏畏缩缩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这跟女人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来,如果你还不出战的话,这些衣服你最好还是穿上,做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如果你还算个男子汉的话,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决战吧!”
司马懿看了信,不动声色,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并若无其事地和来使交谈,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事,并不涉及军事。
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吃的很少。”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事务繁忙,整天劳碌奔波,进食却那么少,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司马懿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疲惫蜀兵的决心,魏军将领心里十分不满,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城,与诸葛亮一决胜负。
司马懿推说魏明帝有令,让坚守勿动,不敢违背君命。众将再请战,司马懿说:“你们既然要战,让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说战,那时我们竭尽全力,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怎么样”
于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请战。明帝也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不准众将出战,司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众将也无可奈何。于是,不管诸葛亮用什么办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动,疲劳蜀军。
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在渭滨分兵屯田,作长期较量的打算。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故军中。姜维等人按照其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
司马懿领兵追赶,但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敢穷追,便率部返回关中。终于,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司马懿受辱巾帼也叫作红装促战,典故是: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边的北原对峙,司马懿先是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使得进攻北原的蜀兵都损失惨重。后来,郑文诈降蜀,被诸葛亮看出破绽,被迫修书给司马懿,叫他前来劫营。来劫营的魏兵遭伏击,全军十伤八九,主将秦朗也死于乱箭之下。
上方谷司马懿再次中计,险些丧命,结果渭南的营寨尽落入蜀兵手中。司马懿败退回渭北,自己烧了渭水浮桥,在北寨传令说:渭南营寨,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中,诸位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来魏营挑战,魏兵只是坚守不出。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红红绿绿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银首饰。
信中写道:仲达你既然是统领中原数十万大军的主将,不披上坚硬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与蜀兵一决雌雄,却畏畏缩缩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
这跟女人有什么两样呢,现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来,如果你还不出战的话,这些衣服你最好还是穿上,做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如果你还算个男子汉的话,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决战吧。
司马懿看了信,不动声色,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并若无其事地和来使交谈,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事,并不涉及军事,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吃的很少。
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事务繁忙,整天劳碌奔波,进食却那么少,他还能活得长久吗。司马懿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疲惫蜀兵的决心,魏军将领心里十分不满,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城,与诸葛亮一决胜负。
司马懿推说魏明帝有令,让坚守勿动,不敢违背君命。众将再请战,司马懿说:你们既然要战,让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说战,那时我们竭尽全力,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怎么样。于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请战。
明帝也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不准众将出战,司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众将也无可奈何。于是,不管诸葛亮用什么办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动,疲劳蜀军。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在渭滨分兵屯田,作长期较量的打算。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故军中。姜维等人按照其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司马懿领兵追赶,但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敢穷追,便率部返回关中。
扩展资料:
司马懿是鼎鼎有名的河内司马家后人。其父叫司马防,是当时著名士人,曾推举过曹操做官。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字里都带一个“达”,人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则是二少爷司马仲达。
司马懿的兄长叫司马朗,在曹操手下做官,颇受曹操器重。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名气要小很多,许多人都不了解这位二少爷是个怎样的人,就连司马朗自己也不清楚弟弟到底有多大能耐。
后来有一个叫崔琰的人,是司马朗的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了司马懿,回来后对司马朗说:你的二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你的才能比他差远了。
曹操听说后,立即发了一道征召令,要求司马懿出仕。谁知却收到回报:司马懿突然患了风痹,也就是小儿麻痹,来不了司空府任职了。
曹操吃了一惊,随即起了疑心:你麻痹的还真是时候,老夫不信,于是就派刺客去探听虚实。当刺客的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时,司马懿还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俩眼瞪得老大。刺客回报后,曹操将信将疑,放了司马懿一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红装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