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大跨桥梁

周敏

大跨桥梁基本信息

书名 大跨桥梁 作者 王解军,周先雁
ISBN 9787301212615 页数 221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大跨桥梁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大跨径桥梁的分类

1.1.1 按结构体系划分

1.1.2 按跨径大小划分

1.2 大跨径桥梁设计计算与施工方法概要

1.2.1 大跨径桥梁设计计算概要

1.2.2 大跨径桥梁施工方法概要

1.3 大跨径桥梁建设成就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2章 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构造与设计

2.1 连续梁桥的构造与设计

2.1.1 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

2.1.2 连续梁桥施工方法概要

2.1.3 等截面连续梁桥

2.1.4 变截面连续梁桥

2.1.5 截面设计

2.1.6 预应力筋布置

2.2 刚构桥的构造与设计

2.2.1 连续刚构桥

2.2.2 斜腿刚构桥与门式刚构桥的构造要点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3章 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计算

3.1 结构恒载内力计算

3.1.1 恒载内力计算特点

3.1.2 悬臂浇筑法施工时连续梁的恒载内力计算

3.1.3 顶推法施工连续梁恒载内力计算

3.2 活载内力计算

3.2.1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等代简支梁法

3.2.2 荷载增大系数η

3.3 预应力内力计算的等效荷载法

3.3.1 预应力内力的概念

3.3.2 等效荷载法的基本原理

3.3.3 等效荷载法的应用

3.3.4 吻合束的概念

3.4 混凝土徐变内力计算

3.4.1 基本概念

3.4.2 静定结构的徐变变形计算

3.4.3 超静定结构的徐变内力与变形计算

3.5 混凝土收缩内力计算

3.5.1 收缩应变

3.5.2 收缩变形

3.5.3 收缩内力计算

3.6 基础沉降内力计算

3.7 温度内力计算

3.7.1 基本概念

3.7.2 简支梁温度自应力计算

3.7.3 连续梁温度次应力计算

3.8 挠度、预拱度计算及施工控制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4章 梁桥实例

4.1 湖南泸溪沅水大桥

4.2 湖北龙潭河大桥

4.3 贵州新寨河大桥

4.4 挪威Stolma桥

4.5 湖北凉台河大桥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5章 大跨径拱桥的构造与设计

5.1 中、下承式混凝土拱桥的构造与设计

5.1.1 中、下承式拱桥的总体布置与适用情况

5.1.2 中、下承式拱桥的基本组成和构造

5.2 拱式组合体系桥的构造

5.2.1 拱式组合体系桥的分类与特点

5.2.2 系杆拱桥的构造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6章 拱桥实例

6.1 湖南益阳茅草街大桥

6.2 重庆万州长江大桥

6.3 重庆朝天门大桥

6.4 湖北张家湾大桥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7章 悬索桥的构造与设计

7.1 悬索桥的组成与分类

7.1.1 悬索桥的组成与受力特点

7.1.2 悬索桥的分类

7.2 悬索桥的总体布置

7.3 主缆的构造

7.3.1 主缆的布置形式

7.3.2 主缆的截面组成

7.3.3 主缆的线形和最大拉力

7.3.4 鞍座

7.3.5 吊索与索夹

7.3.6 主缆的防锈

7.4 桥塔的构造

7.4.1 桥塔的组成

7.4.2 桥塔的基本形式

7.5 锚碇的构造

7.5.1 重力式锚碇的构造

7.5.2 隧道式锚碇的构造

7.6 加劲梁的构造

7.6.1 箱梁的构造

7.6.2 钢桁梁的构造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8章 悬索桥的计算

8.1 悬索桥的设计与分析理论

8.1.1 悬索桥受力特征

8.1.2 悬索桥作为连续体的静力分析

8.2 悬索桥施工至成桥状态的精确分析

8.2.1 恒载作用下吊索内力计算

8.2.2 真实索形计算

8.2.3 施工状态计算

8.2.4 悬索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的精细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9章 悬索桥实例

9.1 厦门海沧大桥

9.2 日本海峡大桥

9.3 西堠门大桥

9.4 润扬长江大桥

9.5 湖南矮寨大桥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10章 斜拉桥的构造与设计

第11章 斜拉桥的计算

第12章 斜拉桥实例

参考文献

大跨桥梁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大跨桥梁内容简介

《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大跨桥梁》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住建部及交通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编写的桥梁工程课程系列教材之一。《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大跨桥梁》的编写着重于让学生能够掌握大跨径混凝土梁桥、拱桥、悬索桥及斜拉桥的基本构造、设计原理、结构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大跨桥梁》介绍了各种主要大跨径桥型的工程实例,反映了桥梁科学技术与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

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构造与设计,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计算,梁桥实例,大跨径拱桥的构造与设计,拱桥实例,悬索桥的构造与设计,悬索桥的计算,悬索桥实例,斜拉桥的构造与设计,斜拉桥的计算,斜拉桥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大跨桥梁常见问题

桥梁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桥梁全长、桥梁总长的定义,请指教

  一、桥梁标准跨径   规规定(D60)的在小于50m时的桥梁标准跨径,从0.75~50m不等,具体可查规范。   桥梁标准跨径 是一种针对桥梁的测量数值,它是以两桥墩之间桥中心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

桥梁设计 桥梁博士

用桥博计算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区别 施工阶段不同 : 满堂支架就是直接安装全部杆件 并张拉钢绞线灌浆,再上二期恒载,然后考虑收缩徐变1000天;先简支后连续 就是先架设简支梁段即安装除梁段间现浇单元外...

桥梁软件:桥梁博士,桥梁大师和桥梁通这些软件哪个比较好?

我们常用计算软件的话有桥梁博士、Midas、ansys。不常用的有sap2000,anlgor等。桥梁博士算梁桥还是很直观,而且可以出计算书。Midas算的话还不错,桥型都比较全,但是结果就不是那么直...

铁路桥梁与公路桥梁的标准跨度有何不同

路桥梁一般都有标准的跨径 只是桩长不一样 公路桥没有标准跨径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目前公路桥梁最大跨径为悬索桥 跨径达到1000米以上

桥梁大观

1,举世闻名的赵州桥 2,南京长江大桥 描述: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钢桁架桥。上层为公路,行车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各宽2.25m。下层为双线铁路。正桥有10孔,共长1576m,包...

桥梁标准跨径概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桥梁标准跨径简介 桥跨结构相邻支座中心间的距离
外文名Standard span of bridge总跨期各孔净跨径的之和

桥梁标准跨径

标准跨径(standard span)用Lk表示。对于梁式桥和板式桥,它是以两桥墩之间桥中心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心线长度为准,(拱桥标准跨径是主拱圈两拱脚(中轴线)两点间的距离)

计算跨径:对于设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支座中心间的距离;

对于不设支座的桥梁(如拱桥、刚构桥),是上、下部结构相交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标准跨径: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或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

净跨径: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线上相邻两桥墩(桥台)的水平净距离,用L0表示;

对于拱桥,是指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跨径:各孔净跨径的之和。

多孔跨径总长:梁式桥、板式桥涵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涵为两岸桥台内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桥梁的跨径的含义

1、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用表示;对于拱式桥则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也称桥梁孔径(Σ),它反映了桥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3、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用表示。对于拱式桥,拱圈(或拱肋)各截面形心点的连线称为拱轴线,计算跨径为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大跨度桥梁结合梁斜拉桥控制对策

2.由于梁段间相对位置不能调整,某一梁段的误差除影响本节段外,误差的趋势还将影响以后的梁段,因此,拼装阶段的线形是控制的主要目标,必须在下一节段拼装前通过斜拉索索力的调整来纠正已建成梁段的线形误差,而将索力控制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3.参数估计的对象对主要是主梁的刚度,特别是已安装好桥面板但尚未形成结合梁的梁段,此时的刚度实际上是处于裸钢梁与结合梁之间,需要通过参数估计算法来估计。

4.在参数估计后应重新确定每阶段的张拉索力,如果不进行修正,则在以后每个阶段施工完成时索力与标高均不能同时达到控制目标,从而每次均需要标高调整,这将大大增加施工调索工作量。

5.由于线形的主要靠索力调整来保证,但是索力调整必须在梁体强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必须分析索力误差对主梁应力的影响,确保施工应力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常见的四种桥常见的四种桥分别是什么

1、斜拉索桥:是现代大跨桥梁的重要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的地方架设大跨径的特大桥梁时,往往都选择悬索桥和斜拉桥的桥型。

2、吊桥:指全部或一部分桥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桥。多用在护城河及军事据点上。吊桥又称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吊杆,锚锭,加劲梁及桥面系所组成。

3、拱桥: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

4、梁桥: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是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跨度较大的桥梁为什么做成斜拉桥(物理问题)

桥梁五种基本类型中跨越能力最大的是悬索桥。

悬索桥中最大的力是悬索中的张力和塔架中的压力。由于塔架基本上不受侧向的力,它的结构可以做得相当纤细,此外悬索对塔架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假如在计算时忽视悬索的重量的话,那么悬索形成一个抛物线。这样计算悬索桥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老的悬索桥的悬索一般是铁链或联在一起的铁棍。现代的悬索一般是多股的高强钢丝。

扩展资料:

悬索桥的结构

悬索桥的构造方式是19世纪初被发明的,许多桥梁使用这种结构方式。现代悬索桥,是由索桥演变而来。适用范围以大跨度及特大跨度公路桥为主,当今大跨度桥梁全采用此结构。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

悬索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缆等)制作。

由于悬索桥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并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因此悬索桥在各种体系桥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径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桥的跨径为1991米,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悬索桥的主要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哈哈……瞧你卑鄙的。 不过我有答案~ 1、斜拉桥的结构特点

斜拉桥是由梁、塔、索三部分组成的一种组合体系结构。斜拉桥利用从桥塔上伸出的许多斜拉索作为梁的弹性支撑点,就象多跨连续梁那样工作,使跨距显著减小,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梁的弯矩。斜拉索对梁的弹性支撑作用只有在拉索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受荷前必须对索进行预张拉。一般说来,斜拉索的支撑对恒载最有效,对车辆载荷次之,对风载最差。而对大跨桥梁结构来说恒载内力所占比重最大,恒载弯矩小了,主梁断面可以小一些,自重减轻,从而增大了桥梁的跨越能力。 斜拉桥主梁建筑高度与桥塔刚度、索型、索距以及索的刚度等密切相关,不像其他体系的桥梁,梁高随跨径的增大成线性的加高。在一般情况下,主梁做成等高的,一方面,可以满足桥下净空,方便船只的通行。就是因为历史上修建桥梁不注意净空,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在内的一些桥梁致使长江的通航吨位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减小了引桥接坡长度,简化了施工,节约了投资。另外,也使得桥梁显得结构轻巧,纤细美观。

借助斜拉索的预拉力,可以对主梁进行内力调整。对于混凝土梁来说,在全桥合龙后进行一次索力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恒载索力消除由于混凝土收缩及大部分徐变产生的附加内力,使结构在最终状态具有最优的弯矩包络图。 2、 研究对象

我们要研究的斜拉桥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荆沙长江公路大桥的南汊通航孔主桥(如图1),主跨布置成160+300+97米,桥梁全长557米该斜拉桥为双索面漂浮体系斜拉桥结构,42、43号主塔墩设置横向减震限位支座,41号墩设竖向承压支座,44号墩设竖向拉压支座。本桥桥塔为H型结构,混凝土标号C40。42号主塔墩(如图2)H型高塔承台以上塔高1248米,塔顶标高1502米(黄海高程,下同)。43号主塔墩H低塔承台以上塔高894米,塔顶标高1252米。

主梁为等高度双肋板式(即型)预应力混凝土(C60混凝土)结构,如图3。桥梁纵轴线处梁高2465米,主梁顶面设双向20%的横坡,即主梁边缘处梁高22米。主梁顶面宽265米,底面宽270米。将南汊通航孔主桥主梁从41号墩位处开始至44墩位处共划分成75个梁段。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南汊通航孔主桥主梁为高标号C60混凝土,即高强度混凝土。C60混凝土标准强度=420MPa、=340MPa;设计强度=325MPa、=265MPa。

采用低松弛镀锌高强度钢丝(直径7毫米,强度级别1570MPa),热挤黑色聚乙烯(PE)及彩色聚乙烯(PE)索套防护的斜拉索。全桥斜拉索由1217、1517、1877、2117、2537共五种规格组成。南汊通航孔主桥高塔墩(42号塔墩)最长斜拉索为M21(PES7—253)号拉索长18875米,重1529吨;最短斜拉索为S01(PES7-187)号斜拉索,长5173米,重310吨。低塔最长斜拉索为M22(PES7-253)号拉索,长13475米,重1091吨;最短斜拉索为M36(PES7-187)号拉索,长3865米,重232吨。

本课题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了全三维仿真,进行了结构体系的静力、动力和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3、静力学分析

按一次性加载和分段加载两种方式讨论斜拉桥结构的静力学行为。

31、 一次性加载

静载荷只包括了桥梁的自重。采用ABAQUS/Standard,桥塔用箱梁单元;拉索用杆单元,拉索的连接用铰接;主梁和桥面板用减缩积分的20节点六面体单元;预应力筋用Rebar单元模拟,其预应力值根据规范进行折减;在边墩底部用杆单元模拟简支边界条件。

从计算的位移情况看来,如图4,桥面体系的最大挠度出现在中跨的第37号梁段上,向下的位移,梁段中心为114cm,边缘为95cm。这一位移相对本桥的跨度而言是很小的,表明在设计成桥索力之下桥梁接近刚性支撑连续梁状态,设计索力是合理的。

所有拉索中垂度最大者为M21,垂度为69cm,相应的垂跨比为40%。这说明了我们用30个拉杆单元模拟一根拉索能提供足够的精确度。图1 荆沙公路大桥南汊通航主桥桥型布置图 整个桥面体系的纵向位移如图5所示,两个边跨均有向中间的位移,其中高塔边最大纵向位移60cm ,低塔边最大位移为50cm。同时,高低塔也不同程度地向中跨倾斜,位移分别为61cm和40cm。桥塔的内倾也跟拉索体系的初张力有关,通过加配重,桥面体系的平衡状况改善之后,桥塔的倾斜明显减小,相应的,桥塔的受力状况也将好转。桥面体系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第20、23号梁段的主梁下表面,如图6所示,压应力值-15MPa。主梁的材料为C60高标号混凝土,其标准强度MPa, 设计强度MPa,该压应力小于标准强度的一半,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梁上表面与拉索连接的位置及预应力筋的锚固点均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出现较大的拉压应力,这主要源于我们将连接面简化为单点,拉索及预应力筋对主梁的作用力为集中力。在实际情况下,该位置有锚板将拉索及预应力筋对主梁的作用力转化为分布力并布有密集的钢筋,还有护罩板等措施,因此,不会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力。图2 全桥竖向位移分布 同其它很多斜拉桥一样,该斜拉桥的桥面体系自身是很不平衡的,两个边跨共长257m,比中跨长300m短约14%。为了体系的平衡,除了截面形状的变化外,边跨的最末几块桥面梁段配有较大的配重,且由于剪力滞后效应,加于边主梁上的预应力不能有效传递到底板上, 另外由于加于底板本身的预应力较小,使在低塔一侧,几块加有配重的梁的下底板压应力储备通常在-1MPa左右,个别位置仅-05MPa。合龙处的主梁上、下表面的应力均在-6MPa左右,由于合龙预应力筋偏于内侧,致使该处中部外侧下缘压应力储备较小,为-2MPa。

从计算得到的索力看来,整个拉索体系的受力是比较均匀的。最大索应力在S14上,大小为6076MPa,拉索采用的是低松弛镀锌高强度钢丝强度级别1570MPa,因此有约25倍的安全裕度。满足规范要求。

32 逐段加载

在下面的工作中,我们用逐段加载的方式来模拟施工过程。尽管在分析过程中不能生产单元,但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取得同样的效果:在模型定义时生成单元,在第一个分析步开始时让这些单元“死亡”,以后再逐步“激活”它们,形成结构。ABAQUS提供的MODEL CHANGE模块就有这个功能,我们用它来实现逐段加载。在一个分析步中,可以用MODEL CHANGE将模型的一部分移出,在后继的分析中,可以再将它们引入到模型中。我们就是利用了它的这一功能,建立起整个模型,先将拉索和梁段从模型中移去(REMOVE),再逐个激活,这就模拟了斜拉桥的施工过程。

图3 合龙前桥面体系的竖向位移 4、总结

本文用一次性加载和逐段加载两种方式分析了斜拉桥的静力学行为,并针对ABAQUS提供的两种激活方式进行了讨论。逐段加载可以弥补一次性加载的一些缺点。如果我们能够逐步的调整配重,维持结构的平衡,MODEL CHANGE 可以工作得很好。主要结论如下: 传统的斜拉桥的数值模拟大都采用简单的梁单元模拟桥面系,用Ernst公式等效模拟拉索非线性,建立起简单的框架模型,完成静态或动态的分析。在静态分析中,考虑一次加载或者分几期加恒载求解体系的平衡。这种模型对桥梁的总体受力情况可进行分析,但对桥梁的局部受力分析却无能为力,它必然会丢掉很多重要的信息。我们利用功能强大的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模拟。采用20节点的六面体单元模拟桥面体系,大量杆元模拟拉索的行为。我们采用的模型非常接近真实结构体系,而分析结果可以用位移及应力图形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加以显示。

在斜拉桥成桥过程中,体系的内力有很大的变化,为施工方便,往往还借助临时墩改善结构受力。一次性加载将主要注意力放到了成桥之后的分析中,而根本不能涉及成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现在兴起的分期加载虽在这方面有所努力,但仍旧没有注意成桥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施工全过程仿真工作正是弥补了这方面分析的缺陷。运用了ABAQUS提供的MODEL CHANGE功能模块,通过逐步激活模型的方式,再现了斜拉桥的成桥过程。运用两种不同激活方式研究了模型改变过程,并结合实际作出了讨论。两种方式就有自己的不足,但如果初始索力给的合理,二者都能给出满意的结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