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 类型 | 电泳 |
---|---|---|---|
学科领域 | 分子生物学 | 种类 | 凝胶电泳 |
1.必要时可用KOH/甲醇清洗玻璃板和间隔片。
2.用温热的去污剂溶液洗涤玻璃板和间隔片,再充分漂洗,先用自来水,再用去离子水。应拿取玻璃的边缘部分或带手套操作,以免手上的油脂残留在玻璃板的工作面上。用乙醇冲洗玻璃板,并将其置于一边晾干。
3.(可做可不做)其中一块玻璃板的一面用硅化液处理(如Sigmacote或AcryLEAse):在化学通风厨内,将玻璃板放于一叠纸巾上,倒少量硅化液于其表面上,用KimWipes纸巾涂抹均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纸巾擦干。
4.安装玻璃与间隔片:
a.将较大的(不带凹口)玻璃板平放在实验台上,在玻璃板的两侧将间隔片平行置于其边缘放妥。
b.用凡士林轻涂以助于间隔片在后面的操作中保持原位。
c.将内板(带凹口的玻璃板)在间隔片上放妥。
d.用夹子或铁皮制纸夹将玻璃板加在一起,将整块玻璃的两边及底部用凝胶密封带封紧,形成不透水密封。
5.根据玻璃板的大小和间隔片的厚度计算所需凝胶的体积。
6.(可做可不做)将所需用量的聚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溶液放于一干净的带侧臂的烧瓶中,加入磁力搅拌子,抽真空脱气。开始脱气应温和一些,并边脱气边旋转烧瓶直至不再有气泡溢出为止。
灌制凝胶
7.下面的操作需要戴手套,在托盘上进行,以免溅出的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动作应迅速,于丙烯酰胺聚合前完成。
a.每100ml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溶液中加入35μlTEMED,轻轻旋转混匀溶液。
b.用50ml注射器吸取凝胶溶液,调转注射器,排净进入针管的空气。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两块玻璃板之间的空隙,注入丙烯酰胺溶液,几乎注满改空隙。
c.将玻璃板斜靠在试管架上,与实验台面成约10°角。
8.立即将合适的梳子插到凝胶中,小心勿使梳齿下留有泡。梳子的顶端应略高于玻璃板的上沿。用铁皮制纸夹将梳子夹紧,使其就位。必要时,用剩余的丙烯酰胺溶液完全充满模具。确认无丙烯酰胺溶液从模具漏出。
9.丙烯酰胺于室温聚合30~60min。若凝胶回缩明显,应补加丙烯酰胺:亚甲双丙烯酰溶液。
10.聚合完全后,用1×tbe浸润的纸巾包绕梳子和凝胶的顶部。然后用SaranWrap模密封整块凝胶,4℃保存,直至使用。
11.当准备好进行电泳时,在梳子的周围及其顶部喷些1×TBE缓冲液,从聚合的凝胶中小心取出梳子。用注射器吸取1×TBE冲洗加样孔。用剃须刀或解剖刀除去凝胶底部的密封胶带。
上样与电泳
12.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用大号铁皮制夹子夹住其边缘或用装置本身的夹子固定。带凹口的玻璃板应面对缓冲液槽向里面放置。
13.用配制凝胶溶液同一批次的5×TBE配制电泳缓冲液灌满缓冲液槽。用一根弯头巴斯德吸管或注射针头排除藏匿于凝胶底部的气泡。
14.用巴斯德吸管或注射器再次吸取1×TBE冲洗加样孔。将DNA样品与适量6×凝胶载样缓冲液混合,用Hamilton注射器或带有拉长的塑料吸头的微量移液管加入加样孔。
15.将电极与电源相连(正极接下槽),打开电源,进行电泳。
16.电泳至标准参照染料迁移至所需位置。关闭电源,拔掉插头,弃去电泳槽中的电泳缓冲液。
17.卸下玻璃板,用解剖刀或剃须刀片除去凝胶密封胶带。将玻璃板放在实验台上(硅化的玻璃板在上面)。用间隔片或塑料楔将上面的玻璃板的一角翘起。检查一下凝胶仍应附着在下面玻璃板上。将上面的玻璃板平稳的移开,去掉间隔片。
18.用染色检测或放射自显影检测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条带的位置。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安装电泳装置和配制凝胶溶液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什么
(2)安装电泳槽和镶有长、短玻璃板的硅橡胶框时,位置要端正,均匀用力旋紧固定螺丝,以免缓冲液渗漏。样品槽板梳齿应平整光滑。
哪里可以买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
我买过,他们的电话告诉你自己问问09317312559
什么叫电泳漆
电泳漆又叫电泳涂料。 早期以阳极电泳涂料为主,目前逐渐被阴极电泳涂料取代。 电泳涂料又可分为单组份和双组份两种,目前以双组份为主。 从颜色可分:黑色、灰色、白色和彩色。 从原料...
怎么去除电泳漆
您说的是烘烤过的呗?一般比较常用是发烟也就是浓,这个便宜一些,哪都有卖,就是操作起来得小心;另外还有专用脱漆剂也可以,不过价格比较贵;再如果又抛丸设备就可以用机器走一遍就OK了。就想到这些,希望能帮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用聚丙烯酰胺为支持基质的电泳程序。一般说来,实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两种类型。⑴单向电泳:采用完整的蛋白质或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处理的蛋白质的单向泳动,在有凝胶的平板上平行分离(过去也有用在玻管中的圆筒形棒状凝胶进行电泳的,现已很少有人使用)。⑵双向电泳:首先用天然蛋白质进行分离,然后凝胶平板再用SDS处理,样品便在第二向得到分离。第一次分离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因此第二向分离的是蛋白质亚基。主要优点是:⑴合成聚合物,故重复性良好;⑵分离能力好;⑶通过增减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浓度,可以调节凝胶的孔径大小;⑷操作简便、时间短;⑸化学性质稳定、机械性能好,柔软;⑹在酸性或碱性缓冲液中均可进行电泳,而且可加入两性电解质进行等电点电泳,可用含电解质表面活性剂(SDS)或非电解质表面活性剂(Np40、Tritonx-100等)的凝胶进行电泳,亦可使两者组合进行双向电泳等等,使用范围广泛,利用价值日益提高;⑺由于染色技术的进步,可以进行定量,也可检测出极微量的斑点(琼脂糖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经过我们研究了解,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凝胶电泳顾名思义就是由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与加速剂形成的交联的凝聚胶多孔聚合物,就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介质的电泳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很多优势特点,因为它是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具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质;凝胶在一定浓度范围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丙烯酰胺是比较纯的化合物,可以精制,减少污染等。
人们经常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给误认错误,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通过我们对凝胶电泳的简要介绍,多多少少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认识,以便用户区分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PAM。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向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只是分子量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 PAGE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 SDS-PAGE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物质。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凝胶的制作是分层进行的,因此凝胶不仅有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和琼脂糖凝胶相比,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于制备和处理。它们的分离范围较窄。但是它们也有突出的优点,由于是不连续的pH
梯度,故样品被压缩成一条狭窄的区带,因而增强了分离效果,提高电泳分辨率。尤其对小DNA
片段的分析(5~500bp)。在这一范围内,仅差1bp
的DNA
分子也能清晰地分开。其次,DNA
纯度很高。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得到的DNA
纯度很高以致于下步操作不用任何处理。还有,它的负载容量高。该胶的标准加样槽中可以加入高达10mL
的DNA
样品,而不影响电泳分辨率。多应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大小为5~500bp
的DNA
片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连续与不连续体系两种,前者指在整个电泳体系中的缓冲液pH
值和凝胶孔径大小相同,主要用于核酸分析。后者主要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分离,它除了电泳槽中的缓冲体系和pH
值与凝胶中不同外,凝胶本身也由缓冲体系、pH
值和凝胶孔径不同的两种凝胶堆积而成。
生物帮上面有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分子生物学缓冲液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的作用是
A破坏蛋白质中氢键
B通过疏水的尾巴与肽链中氨基酸的疏水侧链结合,来维持蛋白质的变性的状态
C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因此它可以消除各个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荷的差异
D破坏蛋白质的二硫键
正确答案:通过疏水的尾巴与肽链中氨基酸的疏水侧链结合,来维持蛋白质的变性的状态;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因此它可以消除各个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荷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