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成都宣统圆桌 | 直径 | 135厘米 |
---|---|---|---|
属性 | 800个人工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成都圆桌价格是多少?
木质小圆桌价格在200元,木质小圆桌桌面下正中是独立圆柱,分上下两节,上节有3块写意龙纹拐子,支撑桌面,下节有3块镂空写实龙纹花雕板支撑上节,上下呼应,虚实并重。两节中间有两块圆盘与桌面平行,上节...
小圆桌变大圆桌的原理是什么?
就是抽屉的原理呀.. 分两层,上层六个三角形,与下层六个三角形间隔排列,以便有足够的伸展空间,这个是折叠结构,用十二个三角型和一个园型或是六角型组成。共分三层,园或六角型为支...
组合圆桌价格如何?
你好,根据我的了解,得到以下数据给您作为参考 组合圆桌的价格如下: ...
圆桌的圆顶尺寸
你好知道了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就把它从对角线分开,想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底是0.8+0.8+1.2=2.8 ...
食堂圆桌好还是条桌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l)方桌 760mm x 760mm的方桌和1070mm x &nb...
餐桌,是在古时候就被创造出来的,不论贫穷人家还是富裕家庭,再小的地方都会放置一个餐桌,他们可能是长的也可能是圆的。
但是,别以为餐桌就只是用来吃饭的,在选择上可是藏着大学问的呢。也有许多朋友,在选择圆桌还是长桌上十分的纠结和困惑,我们今天就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客观因素,来分析到底您家里适合圆桌还是长桌。
用餐习惯,中西文化的区别和融合
中西方用餐礼仪文化的不同,导致对于餐桌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西方主要是吃西餐,大家的餐食都是放在自己的碟子里,并且使用刀叉进行食用,所以西方多是长条形的餐桌。
而中国,则多是讲究圆满和睦,并且这与我们的餐饮习惯多有关联,中国人是在碟碗中夹菜,所以圆桌多是古人的选择。
赞比亚血檀休闲桌五件套
当然,古时候还有非常有名的“八仙桌”,这一餐桌设计也被流传至今。
但是在如今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也越来越融合,许多中国家庭也喜欢西方的餐饮习惯,甚至将厨房设置成西式的开放式厨房,这让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户型的不同,对于餐桌的选择也有影响
不同的户型大小,推荐的餐桌也是不一样的,在现如今的套房设计中,如果是客厅与餐厅在同一个空间里,那么多推荐长条形餐桌,这样不仅仅方便过道走人节约空间,在空间布局设计上也是更为合理的。
但是如果别墅或者套房的设计中,餐厅是独立的一个空间,那么,则可以放心的选择圆桌啦!因为圆桌是相对比较占空间的,但是对于家庭建设和使用体验上来说,圆桌还是更为方便的。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进行区分选择
鉴于现在的生活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在设计餐台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和空间性。
缅甸花梨圆餐桌七件套
例如:圆形餐桌,多是在1.28m-2m的范围区间,如果你家中一起用餐的人群不是很多,不超过5人,那么您可以选择1.28m长度的圆桌,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夹菜,而且会让家人的距离感更为亲近。当然,如果人多的话,那么2m圆桌也是你的不错选择哟。这些餐桌我们便会配置转盘,方便多人用餐,旋转夹菜。
但是如果您喜欢长方形感觉的餐桌的话呢,我们1.5m的餐桌也是您不错的选择。
缅甸花梨长方形餐桌七件套
餐桌对于圆桌和方桌的选择上各有各自的说法和好处。这里我们分享一个餐桌的就坐礼仪知识:在长条餐桌上,两头多坐主坐;而在圆形餐桌上,入门看到餐桌的直视角多为主坐。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小编整理修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餐桌,是在古时候就被创造出来的,不论贫穷人家还是富裕家庭,再小的地方都会放置一个餐桌,他们可能是长的也可能是圆的。
但是,别以为餐桌就只是用来吃饭的,在选择上可是藏着大学问的呢。也有许多朋友,在选择圆桌还是长桌上十分的纠结和困惑,我们今天就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客观因素,来分析到底您家里适合圆桌还是长桌。
用餐习惯,中西文化的区别和融合
中西方用餐礼仪文化的不同,导致对于餐桌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西方主要是吃西餐,大家的餐食都是放在自己的碟子里,并且使用刀叉进行食用,所以西方多是长条形的餐桌。
而中国,则多是讲究圆满和睦,并且这与我们的餐饮习惯多有关联,中国人是在碟碗中夹菜,所以圆桌多是古人的选择。
当然,古时候还有非常有名的"八仙桌",这一餐桌设计也被流传至今。
但是在如今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也越来越融合,许多中国家庭也喜欢西方的餐饮习惯,甚至将厨房设置成西式的开放式厨房,这让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户型的不同,对于餐桌的选择也有影响
不同的户型大小,推荐的餐桌也是不一样的,在现如今的套房设计中,如果是客厅与餐厅在同一个空间里,那么多推荐长条形餐桌,这样不仅仅方便过道走人节约空间,在空间布局设计上也是更为合理的。
但是如果别墅或者套房的设计中,餐厅是独立的一个空间,那么,则可以放心的选择圆桌啦!因为圆桌是相对比较占空间的,但是对于家庭建设和使用体验上来说,圆桌还是更为方便的。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进行区分选择
鉴于现在的生活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在设计餐台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和空间性。
例如:东成红木的圆形餐桌,多是在1.28m-2m的范围区间,如果你家中一起用餐的人群不是很多,不超过5人,那么您可以选择1.28m长度的圆桌,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夹菜,而且会让家人的距离感更为亲近。当然,如果人多的话,那么2m圆桌也是你的不错选择哟。这些餐桌我们便会配置转盘,方便多人用餐,旋转夹菜。
但是如果您喜欢长方形感觉的餐桌的话呢,我们1.5m的餐桌也是您不错的选择,如果更大一些的长形餐桌,有1.78米的餐桌供你选择。
餐桌对于圆桌和方桌的选择上各有各自的说法和好处。这里我们分享一个餐桌的就坐礼仪知识:在长条餐桌上,两头多坐主坐;而在圆形餐桌上,入门看到餐桌的直视角多为主坐。
餐桌,是在古时候就被创造出来的,不论贫穷人家还是富裕家庭,再小的地方都会放置一个餐桌,他们可能是长的也可能是圆的。
但是,别以为餐桌就只是用来吃饭的,在选择上可是藏着大学问的呢。也有许多朋友,在选择圆桌还是长桌上十分的纠结和困惑,我们今天就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客观因素,来分析到底您家里适合圆桌还是长桌。
用餐习惯,中西文化的区别和融合
中西方用餐礼仪文化的不同,导致对于餐桌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西方主要是吃西餐,大家的餐食都是放在自己的碟子里,并且使用刀叉进行食用,所以西方多是长条形的餐桌。
而中国,则多是讲究圆满和睦,并且这与我们的餐饮习惯多有关联,中国人是在碟碗中夹菜,所以圆桌多是古人的选择。
赞比亚血檀休闲桌五件套
当然,古时候还有非常有名的“八仙桌”,这一餐桌设计也被流传至今。
但是在如今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也越来越融合,许多中国家庭也喜欢西方的餐饮习惯,甚至将厨房设置成西式的开放式厨房,这让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户型的不同,对于餐桌的选择也有影响
不同的户型大小,推荐的餐桌也是不一样的,在现如今的套房设计中,如果是客厅与餐厅在同一个空间里,那么多推荐长条形餐桌,这样不仅仅方便过道走人节约空间,在空间布局设计上也是更为合理的。
但是如果别墅或者套房的设计中,餐厅是独立的一个空间,那么,则可以放心的选择圆桌啦!因为圆桌是相对比较占空间的,但是对于家庭建设和使用体验上来说,圆桌还是更为方便的。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进行区分选择
鉴于现在的生活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在设计餐台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和空间性。
缅甸花梨圆餐桌七件套
例如:圆形餐桌,多是在1.28m-2m的范围区间,如果你家中一起用餐的人群不是很多,不超过5人,那么您可以选择1.28m长度的圆桌,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夹菜,而且会让家人的距离感更为亲近。当然,如果人多的话,那么2m圆桌也是你的不错选择哟。这些餐桌我们便会配置转盘,方便多人用餐,旋转夹菜。
但是如果您喜欢长方形感觉的餐桌的话呢,我们1.5m的餐桌也是您不错的选择。
缅甸花梨长方形餐桌七件套
餐桌对于圆桌和方桌的选择上各有各自的说法和好处。这里我们分享一个餐桌的就坐礼仪知识:在长条餐桌上,两头多坐主坐;而在圆形餐桌上,入门看到餐桌的直视角多为主坐。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小编整理修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