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 | 作者 | 孟红雨 |
---|---|---|---|
ISBN | 9787112123766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8月1日 |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家具概述
一、中国早期家具
二、明代家具与"明式家具"
三、清代家具与"清式家具"
四、中国传统家具特点
第二部分 中国传统家具测绘与分析
一、椅凳类
Y01榉木无束腰直足直枨刀口牙小方凳
Y02榉木无束腰直足直枨刀口牙藤芯长方凳
Y03柞榛木无束腰直腿刀口牙藤芯大方凳
Y04柞榛木束腰拐子枨藤芯马蹄足带罗锅管脚小方凳
Y05柞榛木束腰带管脚枨藤芯方凳
Y06榉木雕花禅椅
Y07榆木无束腰直足直枨刀口牙藤芯禅凳
Y08柞榛木拐子枨藤芯靠背椅
Y09红木圆材扶手椅
Y10柞榛木小太师椅
Y11柞榛木羊角太师椅
Y12黑漆批灰四出头官帽椅
Y13榉木高扶手官帽椅
Y14榉木变体罗锅枨官帽椅
Y15榆木罗锅枨高扶手官帽椅
Y16柞榛木靠背透雕灵芝纹圈椅
Y17鸡翅木石芯座面圆材券口雕花圈椅
Y18榉木靠背螭纹开光官帽椅
Y19榉木靠背雕诗画纹官帽椅
Y20核桃木雕卷草纹券口玫瑰椅
Y21铁梨木靠背透雕灵芝纹高扶手官帽椅
Y22鸡翅木靠背浮雕卷草纹灯挂椅
Y23柏木靠背透雕灵芝纹灯挂椅
Y24红木四腿圆凳
Y25榉木五腿带托泥圆凳
……
第三部分 传统家具与现代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孟红雨,1973年1月生,河北人,1996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发表论文有:《站在艺术潮流边缘的思考》发表于《北方美术》2002年第一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选2009年天津市第五届社科征文获优秀奖;《如何引导学生由绘画转入其他造型艺术》、《在建筑制图课中如何更好应用计算机图形软件》分别入选《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第20期、2009年第21期;《油画创作随感》发表于《中国油画》2008年第3期;《油画的真实与美丽》发表于《新视觉艺术》2007年第9期。出版著作有《孟红雨速写作品集》、《孟红雨素描作品选》。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可供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及有关院系师生参考。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有什么特点?
1、怀旧与情调:其特点主要是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表现,因为人越是远离的一个时代,便越是对那个时代怀满好奇的神秘感,也就越发向往那个时代的时代性。2、天然与淳朴:我国古代家具在装饰手法上,其用材方面都是...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有什么特点?与现代的有什么区别的呢?
新中式风格设计要点: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中国传统室内陈设包括字画、匾...
中国传统家具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特点如下: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nb...
中国传统家具摆设需要注意些什么?
财位是一家财气所聚的方位,宜生宜亮。“生”则是指生机茂盛,放在财位的植物最好是常绿植物,并选择那些叶形圆润而宽大的,取其圆满丰大和常绿的意思。适合的品种有金钱树、君子兰、发财树、招财树、鸿运当头等,都...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主要分为明代和清代两种,明代家具主要是以淳朴、简练为基本特征。清代家具则讲究精雕细刻,以表现一种雍容华贵的祥和之气。那么中国传统家具主要特点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中国传统家...
家具是每间房必须的装饰物,它的不同样式、摆设等则可显示主人的不同品味与风格。您的房间中的家具具有什么特色呢?本书收录了历代以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或具有价值意义的家具,让您欣赏到中国的传统手工艺。
传统“中式家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非常辉煌的地位,其主要代表就是明清时期的家具精品,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在文化底蕴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在世界家具文化史中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传统家具的配件作为古典家具结构与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其风格特征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们种类繁多,工艺考究,用处很广,造型也很丰富,为传统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增添了不少光彩。
传统配件造型在整体上多采用一些吉祥纹样,这些图案采用的是仿生或仿物的手法常运用植物或动物的纹样。古典家具金属配件主要有:合页、面叶、面条、扭头、吊牌、曲曲、眼钱、拍子、提环、包角、套腿等品种。
铜饰件。是明清家具上采用白铜或黄铜制成的各种装饰件的统称。如柜、箱、橱、交杌等家具。根据功能的要求,配置合页、包角、提手、吊牌等,不仅有适用的意义,而且因铜性光亮平滑,与木材在色泽、体量的强烈对比中发挥了良好的装饰作用,故由此形成了我国明清家具的一大特色。
包角家具铜饰件。是用来保护家具外轮廓边角的三角形铜饰件,三个面角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古典家具匣、箱等上下四角都有包角作装饰,形式别具一格。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开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礼·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乎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最先用现代方法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研究的中国学者是杨耀先生。1 944年前后,杨先生在北京大学工学院任副教授以及后来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总建筑师期间,关注和领导了对传统家具的系统研究。他先后撰写了《我国古代家具简况》、《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明式家具艺术》和《明式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等论文,这些文章是中国传统家具研究的第一批重要学术论文。对研究中国传统家具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另一位著名学者是王世襄先 生。王先生从抗战时期开始关注中国传统家具,1960年出版《中国古代家具--商至清前朝》,1961年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家具风格史》。1985年在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明式家具珍赏》,该书的出版,引起国内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再度关注,从而再次在国际上掀起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热潮。如果说杨耀先生作为建筑学家,更多地对传统家具进行了器物层面的理性研究,那么,王世襄先生则以文化人的身份拓展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人文内涵。
中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家具风格。 详细可参考 >
设计师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利用组合构造出新的形态,设计出既有传统要素,又有现代要素的家具产品,新中式家具也是由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风格过渡的衍生品。随着当代高净值人群审美的变化,人们也越来越向往和追求以智慧与闲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国式雅致生活”智慧活法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新的艺术生活方式,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家具设计师应根据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生活方式及态度相结合,设计出更多满足人们需求的新中式家具。
2现阶段,新中式家具设计大部分都是以明式家具为原型。
在家具产品设计上存在良莠不齐,同质化等严重现象,一般在造型、结构、工艺、材质等方面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国内少部分家具企业注重在新中式家具产品造型和生产开发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得家具企业能在设计上跳出传统红木家具框架,既不受传统家具用材的限制,也不受传统形式的束缚,而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新中式风格。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家具卖场受到电商的冲击,改变了家具的经销模式,互联网平台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这也将导致中国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和调整设计策略。
3现有新中式家具在设计上,习惯沿用传统框架结构,以现代榫卯结构为主。
但是根据榫卯结构特性,榫卯的加工需要在工厂进行生产和组装,加工和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家具在电商平台销售,而直接沿用板式家具的可拆装五金件结构,在设计上会存在诸多问题,如结构不牢固、造型样式受限、材料受限、可重复拆装次数较少等等。为了适应电商平台特征,需要对传统榫卯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和优化,减少或者完全不需要五金连接件,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适合电商平台的可拆装新中式家具结构来提升用户体验,并设计出全新牢固的新中式家具样式。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作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这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过标准。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duction Furniture)。
刚才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
设计师并末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代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芯就成了整个设计中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
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一些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定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
中式田园很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因此,酒吧在装修设计时要多用隔窗、屏风来分割,用实木做出结实的框架,以固定支架,中间用棂子雕花,做成古朴的图案。也可以采用“哑口”或简约化的“博古架”来区分;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
色调
在中式田园风格里,“金秋九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元素,因为它象征着丰收的喜悦。酒吧在装修时可以运用色彩体现这一点。色彩基调要选择饱和度较高的金**,也可以用土**增添乡土气息。
家具
中式田园风酒吧在家具选择上要符合中国传统家具的审美。中国传统的家具很讲究对称性,色泽庄重、典雅,常见的是红色与黑色的搭配。当然,大胆运用色彩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红色、蓝色的色彩搭配,可以反映丰沃、富足的大地景象。对家具进行洗白处理可以展现古典家具的隽永质感。
配饰
中式田园酒吧在配饰选择上要重视文化意蕴。擅用字画、古玩、卷轴、盆景,精致的工艺品加以点缀,可以显示酒吧的品位与尊贵;木雕画以壁挂为主,更具有文化韵味和独特风格;一个小小的香炉都可以制造出赏心悦目的效果。木、石、藤、竹、织物等天然材料更能带来返璞归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