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灾中普通混凝土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混凝土被加热到100℃时,毛细孔并始失去水分;达到100℃-150℃时,由于水蒸气蒸发促进熟料逐步水化,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200℃-300℃时由于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凝体开始脱水而
水玻璃耐热混凝土是由水玻璃、氟硅酸钠、磨细掺和料及粗细骨料按一定配合比例组成。
这种混凝土耐热度为600到1200℃,强度等级为C10到C20,高温强度为9、0到20兆帕,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000到1200℃,水玻璃耐热混凝土因掺和材料、粗细骨料及最高使用温度不同,其使用范围集中于两方面:当设计最高使用温度为600到900℃时,采用黏土熟料或黏土砖、安山岩、玄武岩等骨料配制的耐热混凝土,可用于同时受酸作用的工程,但不得用于经常有水蒸气及水作用的部位;当设计最高使用温度为1200℃时,采用一等冶金镁砂或镁砖配制的耐热混凝土,可适用于受钠盐溶液作用的工程,但不得用于受酸、水蒸气及水作用的部位。
水泥的水化热是指水泥与水作用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
水化热会使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大大超过外部,从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性能。
一般来说,水泥的水化过程从heat evolution rate 的角度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可以称为dormant period,在初始时刻,水泥颗粒和水接触并反应,放热率很快,但是由于石膏的存在,在水泥粒子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模,使放热率降低。
2、第二阶段可以称为phase-boundary reaction阶段,这一阶段水泥水化热释放率最快,水泥颗粒也随之增长很快。
3、第三阶段可以称为diffusion control 阶段,水泥的水化产物在水泥粒子的表面堆积的厚度逐渐增厚,水泥的水化放热率逐渐降低,这个时候的反应由扩散控制。
扩展资料: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指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率占95%,中国第一套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1976年投产。该技术优点:传热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水化热
1,混凝土不能耐酸。有耐酸砼,这个另当别论。抄了个原因,如下。
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其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后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可见,混凝土碳化作用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数量,因而会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
在海边,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氯离子的渗透会极大地加剧混凝土结构的腐蚀。其作用过程如下:
① 氯离子的侵入:在水分浸透的同时,由于碳酸气、氯离子的渗透引起混凝土中性化。
② 钢筋的腐蚀:由于浸入的水、气、氯离子等,钢筋被腐蚀。即使不中性化,钢筋表层所含磷分,也会使钢筋发生腐蚀。
③ 裂纹的产生:由于钢筋被腐蚀、体积膨胀(25倍),混凝土产生裂纹。
④ 强度降低:腐蚀物质从裂纹处进一步浸入,加速钢筋的腐蚀、体积膨胀,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总之,腐蚀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从而大大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
上面还没说完,还有关于硫酸盐和硫化物对砼的腐蚀问题,建议上网找找。
2,耐火混凝土除外,混凝土的耐热性能导致强度降低,解释抄来的
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是固、液和气相的混合体,在超过100度高温下,液相水会被汽化,产生膨胀,导致表面爆裂和内部结构损伤。同时,高温会使水泥水化的部分水化产物分解,如硫铝酸钙(钙矾石)。在这两种破坏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包括抗拉、抗弯强度)就会降低。
解决措施:耐酸砼: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