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什么是磷质石灰土分类

周敏

按成土条件及附加过程的差异划分的 6个亚类为:硬盘磷质石灰土(剖面构型为A0-A1-A3-Bp-C)、普通磷质石灰土 (A1-A3-B-C)、粗骨磷质石灰土(A-Ac-C)、潜育磷质石灰土 (A-G-C)、耕种磷质石灰土(Ap-B-C)和盐渍磷质石灰土。

什么是石灰土

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剖面上或多或少都有石灰泡沫反应,但土壤颜色却各不相同,常见的有红、黄、棕、黑四种。这是贵阳地区摄的棕色石灰土剖面,土层厚 50 厘米。表土灰棕色,向下由暗红棕逐渐过渡为淡红棕,底部是淡紫灰色石灰岩母质层。这种土壤以桂、黔、滇三省分布较多。 属于石灰性土(Calcareous soil)。 土壤性状描述: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石灰(岩)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均有分布。红色石灰土亚类多发育于厚层石灰岩古老风化壳,是风化淋溶最强、脱钙作用最深的石灰(岩)土,土体无石灰反应,酸碱度中性;黑色石灰土亚类是零星分布于岩溶区的岩隙与峰丛间的A-R型土壤,黑色腐殖质层厚20-40cm,有机质含量5-7%,脱钙程度低,土体有石灰反应,微碱性;棕色石灰土亚类性状介于前二者之间,无或弱石灰反应;石灰土亚类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山区,常与黄棕壤或黄壤交错分布,土体有黄化特征,中性反应。 石灰土归属下的土种 大冶红灰泥土 山红灰土 红灰土 红火泥 阳山红灰泥 红灰泥土 桂林红灰泥土 石灰红泥土 红大泥土 红泡土 黑油泥 饭石土 黄荆黑油土 石窿土 石坳灰黑土 黑灰泥土 黑岩泥 薄黑岩泥 黑岩泥土 黑泡土 粘棕土 上坊粘棕土 油黄泥 油红泥 油红黄泥 鸡肝土 七里鸡肝土 山门鸡肝土 萍乡棕灰泥 乌棕灰泥 鸡窝土 雨山棕灰泥 双峰棕灰泥 砾棕灰泥 下坳棕灰泥 润棕土 石灰棕泥土 薄棕大泥 棕大泥土 石灰黄泥土 油大泥土 大泥土 薄大泥 大胶泥土 大砂泥土 油大砂泥土 厚大泥 灰黄泡土 道路方向应用 用石灰稳定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lOmm且其中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石灰土。其特点是,具有板体性,强度比砂石路面要高。有一定的水稳性和抗冻性,初期强度低,但其强度随龄期较长时间增长。收缩性大,容易开裂; 石灰粒料适宜于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与城市次干道的基层,也可作各级路面的底基层。石灰土不宜用于潮湿路段;

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愉快~

土的分类是什么?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北深处亚洲大陆腹地,西南为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接壤。全国约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纵跨50个纬度,长达5500km;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横贯62个经度,东西距离5200km。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地貌复杂,气候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一、地貌

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齐全,分布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常态地貌。其中,山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丘陵约占10%、平原约占11%、盆地约占19%。整个地势西高东低,以青藏高原为最高点,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并通过宽阔的大陆架,将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大洋盆地连接起来。境内有两条山岭组成的地貌界线,明显地将大陆分成三级阶梯。西面一条是由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以及沿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东侧一条则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最高一级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m以上,面积约达2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上横卧着一系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山岭间镶嵌着无数大小盆地。第二级阶梯海拔1000—2000m,是由一系列高山、高原和盆地组成。如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沿着东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直至海滨,则属第三级阶梯,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在200m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500m以下,只有少数山岭可达到或超过1000m。这一阶梯东部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多在200m以内。这种西高东低直迄海洋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她,供给大量水汽,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都有良好的影响。

二、气候

中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类型多样。按照温度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6个热量带。按水分条件,由东南向西北,又可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布,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虽然各地带的气候互异,但大陆性季风气候,则是中国气候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

1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而干燥;夏季气流源自低纬度海洋,风向偏南,暖热而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与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特别是和亚欧大陆西部相比,中国冬季气温要相对低得多,而夏季气温却比较高。如黑龙江齐齐哈尔(47°23′N),1月均温是-196℃,7月均温为226℃,年较差达422℃;而与其纬度相近的法国巴黎(48°58′N),1月均温是31℃,7月均温为19℃,年较差仅159℃。两地相比,1月气温,齐齐哈尔比巴黎低227℃,7月气温却要高36℃,年较差大263℃。

3区域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北迅速递减

年降水量最多的西南地区(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和东南地区(特别是台湾山脉东坡)达2000mm以上,最干燥的塔里木盆地尚不足50mm。在降水季节分配上也较为悬殊,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大部分在10%以下,而且年降水变率都很大,多雨的江南,年降水变率也有10—15%,至于降水较少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变率可达30%以上。

4雨热同期

即降水最多的季节,一般也是气温最高,植物生长旺盛,需水量最大的季节。

5影响我国气候特征的因素

(1)纬度位置

这是决定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影响气候特征的基本因素。我国南北之间纬度差达50度之多,东半部自北向南可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但是,西半部由于青藏高原的突起,打破了上述温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热量带中,又以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面积最广,热带也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我国亚热带因受季风影响的范围广,温度高,降水多,成为世界上亚热带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许多珍贵、稀有、濒危植物与动物的“储存所”。南方的热带,则为我国利用和开发热带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基地。

(2)海陆位置

这是决定着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冬夏不同的温压场而形成季风环流的根本原因。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导致表面热量差异,使冬夏季在大陆和海洋上形成不同的温压场,而产生明显的季风环流。海陆两者面积愈大,季风也愈明显。因此,中国受季风影响最为深刻,除了受青藏高原屏障阻挡的西北内陆地区外,广大东部和南部地区,甚至包括青藏高原很大一部分地区,均受夏季季风的影响而表现季风气候的特征。

(3)地形的影响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复杂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全国分布着许多不同走向的高大山脉和西南部隆起的青藏高原,使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所形成的气候更加复杂化。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到西藏波密一线以东的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太平洋湿气向西北运行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又是孟加拉湾气流从低空入境的严重障碍。同时,东半部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层层阻挡冬季寒潮自北向南运行,致使我国不同热量带的气温、降水量差异明显,而且,各种地貌类型,又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如高山使气候产生垂直分异,向风侧成为多雨中心,背风盆地成为高温中心,等等。由于高山屏障,使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变得更为干旱,但高山从高空拦截较多的水气,又可使干旱地区出现不少成片的森林和草原。

(4)大气环流

这是支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上述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大气环流形势极为复杂。总的来说,中国各季气流的运行和变化是受到西伯利亚高气压、印度次大陆低气压、北太平洋高气压和阿留申低气压等四大活动中心的控制。在冬季,西伯利亚高气压笼罩亚洲大陆,风从北冰洋经苏联西伯利亚和蒙古奔向中国南方,吹入海洋,因而中国东半部风向大都是东北风或西北风,由于空气干冷,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给中国带来的寒潮,所以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普遍寒冷而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较冷的国家。在夏季,大陆上变成低气压区,而海洋上的空气压力增大,空气从潮湿的海洋吹向大陆,所以中国大陆夏季盛行从东南方太平洋高气压和西南方印度洋高气压带来的气流。中国除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吹着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孟加拉湾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给中国带来充沛的雨量,使中国东南半壁成为世界上同纬度雨量较多的地区。

三、土壤

中国土壤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气候、各种化学类型的成土风化壳、多山的地形以及植被类型有关。如就大气候与土壤的关系来说,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湿润区,雨量充沛,土壤中可溶性盐类易被淋洗,所以主要是酸性森林土;从北到南依次出现: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到了半干旱区,雨量较少,石灰易被保持在土层中,就出现各类钙质草原土;在北部温带有黑钙土、黑垆土、栗钙土。在西南部青藏高原上有高寒草甸土、高寒草原土。在最西部干旱地区,土壤中石灰和石膏都保持在表土层,出现各类荒漠土,并有大面积的盐碱土。

1红壤、黄壤类

此类土壤包括湿润热带的砖红壤和湿润亚热带的红壤、黄壤和黄棕壤。

(1)砖红壤性土和砖红壤

这是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土壤,具有明显的富铝化特征,呈强酸性反应(pH40—48),氮、磷、硫、钙、镁等营养元素都极贫乏。

(2)红壤

这是湿润亚热带气候下酸性风化壳上所发育的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40—55),表层腐殖质极薄,钙、镁、锰、钠和全磷量都很低。

(3)黄壤

这是强酸性土壤,其气候条件较红壤为湿润。风化壳的厚度较薄,钙、镁、氮、硫含量都极低。

(4)黄棕壤

这是在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中山带湿润气候下,在酸性母质上发育而成的。呈弱酸性反应(pH50—60),具有棕壤向黄壤过渡的性质,土体中盐基大部已淋失。

2灰棕壤类

此类土壤包括寒温带的棕色针叶林土和温带北部的暗棕壤,呈强酸性到中酸性,代换性铝含量较高,盐基饱和度很低,钾、钠、钙、镁、氮、磷、硫等含量贫乏。

(1)棕色针叶林土

这是在寒温带落叶林下发育而来,分布于黑龙江沿岸台地、丘陵和大兴安岭山地。呈强酸性或中酸性反应(pH45或50—60),代换性盐基含量低,而代换性铝含量很高。

(2)暗棕壤

这是在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而来,分布于东北东部山地,表土层腐殖质含量较高,呈中酸性反应(pH50—60),盐基饱和度在表层较高。

3棕壤类

此类土壤包括暖温带的棕壤和温带的灰色森林土与淋溶黑土,呈中酸性到微酸性反应。

(1)棕壤

这是在落叶阔叶杂木林和落叶栎林下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来,主要分布在湿润温带近海的山东、辽东半岛和辽南、河北山地丘陵,呈微酸性或中酸性反应。钙含量丰富,铁、铝极为贫乏,而二氧化硅含量有所增加。

(2)黑土

这是在自然植被为杂类草草甸,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更新世粘土沉积物,部分为基岩风化坡积物发育而来,分布于温带半湿润气候下的东北平原。表层腐殖质层厚约100cm,腐殖质含量3—6%,高的达15%。呈微酸性反应(pH55—65)。氮、磷和代换性钙含量高,自然肥力高,保水保肥好。

4石灰质森林土类

此类土壤分布于中国东部湿润区自北到南由碳酸盐风化壳发育形成的各类森林土壤,呈中性到微碱性反应。

(1)褐土

这是在落叶阔叶杂木林下石灰岩、黄土、碳酸盐冲积物上形成的,分布于旱季明显的湿润暖温带。呈中性到碱性反应。有明显的碳酸钙层,富含碱土金属、碱金属和积聚钙、钠、镁、铁、铝化合物。速效性氮、磷、钾多,肥力高。

(2)黄褐土

这是褐土向黄壤过渡的中间形成物,在含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下带石灰性母质上发育而来,分布于半亚热带。上层呈微酸性或中性反应,下层呈微碱性到中碱性反应。代换性钙、镁占优势。

(3)黑色石灰岩土这是在落叶、常绿阔叶树混交林下植物残体经过腐解与钙结合发展而成,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呈石灰性反应(pH65—85)。表土有机质60—70%,氮、磷、钾含量多。

(4)紫色土

这是由石灰性紫红色沙页岩发育而成,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湿润亚热带。表土呈微酸性或中性,底土呈中碱性反应(pH65—85)。钙、镁、钠和硫化物含量丰富,磷、钾含量亦多。土壤肥力高。

(5)磷质石灰土

这是分布在中国南海诸岛上的珊瑚石灰岩,其上生长着肉质常绿海叶灌丛、矮林。表土是磷质、石灰质和鸟粪等有机质的复合体,呈中碱性或强碱性反应(pH80—85)。上层有机质含量可达10%,氮10%,全磷(P2O5)30%,钙(CaO)40%以上。

5黑钙土、栗钙土类

此类土壤包括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各类碳酸盐风化壳所形成的草原土壤,其中有分布于东北平原中部的草甸草原土壤——黑钙土,分布于内蒙古中北部的典型草原土壤——栗钙土,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下黄土高原东南部的草甸草原土壤——黑垆土,以及分布于羌塘高原中、南部海拔4400—5200m高原上土壤——高寒草原土。土壤均呈碱性反应,有钙质层,不含石膏。

6荒漠土、盐碱土类

此类土壤包括:分布于温带干旱气候下北疆一带的灰棕漠土,分布于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下南疆和河西走廊一带戈壁滩的棕漠土,分布于西藏北部,海拔4200—5400m山原上的高寒荒漠土,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等处的荒漠盐土,分布于北方湿润或干旱地区的内陆盐土和滨海地区的盐碱土。土壤中含相当量的氯、钠和硫。

7草甸土、沼泽土类

此类土壤包括中国各气候带受过量降水条件影响所形成的草甸土、高寒草甸、沼泽土及水稻土。

8风砂土

此类土壤在干旱温带和极端干旱暖温带分布较广,半干旱温带也有分布,由于它成土作用微弱,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母质性状。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土壤类型随山地高度的增加而出现的垂直分异现象普遍存在。现将中国主要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列于表3—1。

表3—1 中国主要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

表3—1 中国主要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续)-1

从表3—1可以看出,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在不同的纬度和经度地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显然不同。但是,每一山地垂直带谱总是在该山地所处的纬度水平地带的基带上发展起来的,是水平地带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植被、土壤等水平分异规律。

栽培和育土的含义

土 是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以及剥蚀、搬运、沉积作用交错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

〈4 〉石灰稳定土

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稳定砂砾土、石灰碎石土等。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

二 、 文化

土 五行之一

(1)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2)五行归类

祖国医学中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和体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按其属性、形态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五大类,其关系简列如下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主 色 嗅 味 声 液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嗅 臊 焦 香 腥 腐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谷 麻 麦 稷 稻 豆

五菜 韭 薤 葵 葱 藿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

五畜 鸡 羊 牛 犬 猪

五时

(年)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时

(日)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常

(天) 风 热 湿 燥 寒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灰土的意思是什么?灰土是什么意思?

栽培

[ zāi péi ]

种植并培育

2培养、造就

3旧时官场中比喻赏识、提拔

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初育土相当于美国分类中的新成土(Entisols),始成土(Inceptisols);相当于联合国分类的浅层土(Leptosols)、粗骨土(Regosols)、始成土(Cambisols)、暗色土(Andosols)等单元。初育土包括的土类有: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等。

石灰岩分类

灰土的意思是什么?灰土是什么意思?

灰土的意思是:灰土huī tǔ 1  尘土。  ●晋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  ●《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方佚庐﹞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鲁迅《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  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灰土」在《汉语大词典》第9627页 第7卷 25★「灰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75页★「灰土」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灰土huī tǔ 1    尘土。   ▶ 晋·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   ▶ 《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方佚庐﹞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 鲁迅《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    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灰土huī tǔ 补证条目  1尘土。▶ 汉王充《论衡•论死》:「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2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梁实秋《南游杂感》一:「建筑一楼一底房的人,把砖石灰土看做自己的骨头血肉一般的宝贵,所以两家天井中间的那垛墙只能起半垛,所以空气和附属于空气的种种东西,可以不分畛域的从这一家飞到那一家。」▶ 周梅森《开战中国》第四章:「由于岛上土质以珊瑚沙、磷质石灰土为主,地表硬度不足,便从国内运来了含金属材料的混凝土,用于建设跑道地基,地下油库等。」

灰土的拼音huī tǔ

灰土是什么意思

灰土

huī tǔ 1 尘土。●晋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方佚庐﹞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鲁迅《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 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灰土」在《汉语大词典》第9627页 第7卷 25 ★「灰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75页 ★「灰土」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灰土

huī tǔ 1 尘土。 ▶ 晋·葛洪《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 ▶ 《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方佚庐﹞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 鲁迅《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 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灰土

huī tǔ 补证条目 1尘土。 ▶ 汉王充《论衡•论死》:「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2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 梁实秋《南游杂感》一:「建筑一楼一底房的人,把砖石灰土看做自己的骨头血肉一般的宝贵,所以两家天井中间的那垛墙只能起半垛,所以空气和附属于空气的种种东西,可以不分畛域的从这一家飞到那一家。」 ▶ 周梅森《开战中国》第四章:「由于岛上土质以珊瑚沙、磷质石灰土为主,地表硬度不足,便从国内运来了含金属材料的混凝土,用于建设跑道地基,地下油库等。」

灰土的英语单词1lime earth2lime soil3grey soil4spodosols

用灰土造句

1(四)采取防燃、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矸石、煤渣、灰、石、灰土等物料的。2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3黑色石灰土在石灰巖和石灰上生长的草下形成的黑色土壤4江南水乡湖泽众多,缺乏优良的筑路材料,因地制宜地利用高塑性粘土进行二灰土施工解决了这一难题。5泥灰巖一种含粘土物质、钙和镁碳酸盐的巖石,其成分与泥灰土大体一致6其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和石灰土及局部的山地沼泽土。7汽车迎头来了,卷起地上所有的灰土,祥子不躲,不论汽车的喇叭怎样的响,不管坐车的怎样着急。8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含灰量时灰土的击实性和击实灰土的抗剪性。9一趟车拉下来,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脸上,只露着眼与嘴三个冻红了的圈。>

土是什么材料

您好

====

======================

按成因分类石灰岩应该属于[沉积岩

]

成因分类===================================================

火成岩

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碎屑岩

粘土岩

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

砂岩

、凝灰质砂岩、

砾岩

、粘土岩、

页岩

石灰岩

白云岩

硅质岩

铁质岩

磷质岩

等。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

释义

土,即土壤。

土壤的分类

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每一种系列土壤材料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

示例(简单讲几个)

1)红壤: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2)棕壤: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点是在腐殖质层以下具棕色的淀积粘化层,土壤矿物风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蒙脱石,盐基接近饱和。

3)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分布于中国暖温带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形成于中生夏绿林下,其特点为腐殖质层以下具褐色粘化层、风化度低,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35,含有较多水云母和蛭石等粘土矿物,石灰聚积以假菌丝形状出现在粘化层之下。

4)黑土:土壤水分状况较充沛,相对湿润,植被为草原化草甸,当地称“五花草塘”,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量较高,具有黑色而深厚的土层,腐殖质层厚达30~70厘米以上,底土常出现轻度潜育特征。

5)栗钙土:湿带半干旱地区干草原下形成的土壤,表层为栗色或暗栗色的腐殖质量,厚度为25~45厘米,有机质含量多在15~40%;腐殖质层以下为含有多量灰白色斑状或粉状石灰的钙积层,石灰含量达10~30%。

6)漠土: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土等,共同特征是:具有多孔状的荒漠结皮层,腐殖质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强,石膏和易溶性盐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内聚积,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染红现象以及整个剖面的厚度较薄和石砾含量多(龟裂土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土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钙化作用(石灰聚积)、石膏化与盐化作用、弱的铁质化作用,同时风成作用相当明显。

7)潮土:黄河淤积平原潮土的机械组成,老河床和天然堤上多为砂土,老河床两侧缓斜平地多为轻壤土,浅平洼地则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仅06~1%。碳酸钙含量在6~8%,含钾量可达 2%左右,含磷量多在01~02%。其含盐量一般不超过 01%;在洼地边缘可达05~1%。土壤呈碱性反应,pH值75~85。

8)灌淤土:土壤剖面上下较均质,底部常见文化遗物。灌淤层下可见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地区不同而异。西辽河平原的灌淤土,质地较粘重,有机质含量约2~4%,盐分含量,一般小于03%,不含石膏;河套地区的灌淤土,质地较砂松,有机质含量约1%,含盐量较高。

9)湿土(草甸、沼泽土):暗色有机质层厚达1米以上,土壤底部常见二氧化硅粉末,土体中见锈色斑纹及铁锰结核;在新疆地区的草甸土有机质层仅25厘米,常见大量石灰结核,并有盐分累积。表层有机质含量约3~6%,甚或可高达10%。在1米深的土层中,其含量尚可达1%。在西北干旱区有机质含量表层低于4%。在新疆、内蒙古的草甸土中,碳酸钙含量可达10%。

10)盐碱土: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特点是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5%,但土壤溶液中普遍含有苏打。在吸收复合体中(尤其是碱化层)代换性钠占代换总量20%以上;pH值可达 90或更高。

11)岩性土: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黄绵土(黄土性土)和风沙土。这类土壤性状仍保持母岩或成土母质特征。

12)高山土:又称冷漠土。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山原平坦,植被低矮而稀疏,盖度5~10%。土壤中有机质累积微弱,04~06%,盐分05~16%,碳酸钙累积明显。地表见白色盐霜及结皮,多孔,含砾石较多,亦见石膏新生体,其下为砾质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