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什么是混凝土耐久性简介

周敏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

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混凝土除了应有适当的强度外,还应根据使用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耐热性等,统称混凝土的耐久性。

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

抗冻性:指混凝土抵抗冰冻的能力;

抗侵蚀性:指混凝土在各种侵蚀性液体和气体中,抵抗侵蚀的能力;

耐热性:指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内部结构不遭受破坏,强度不显著丧失,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性能。

二、主要技术内容

在以往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强度指标;对耐久性考虑较少。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为特征,区别于普通混凝土。对于海洋工程、喷洒化冰盐的公路与桥梁工程、盐渍地区的工程,由于氯盐侵入混凝土导致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严重影响了建筑物使用寿命。提高其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离子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护筋性能。采用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可以在常温下配制出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融能力都较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关键在于选用与水泥相匹配的高效减水剂,在水胶比不大于0.35的条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胶凝材料。这些磨细矿物掺和料在拌制的混凝土中发挥

填充效应和火山灰反应,使混凝土变得更加致密,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胶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

(2)技术指标

抗氯盐污染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应符合现行水运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的有关规定,且表征其氯离子渗透性的电通量不应大于1000库仑。我国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J275-2000对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提出了如下技术指标:

混凝土拌和物

硬化混凝土

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什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而保持正常使用功效的能力。没有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混凝土劣化,必然是几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是,也并不是在任何地区、任何场合下相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都起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和工程部位,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同样的因素,结构部位(是在地下还是地面,与水接触的程度等)、地下水位高低、气候等条件不同时,对混凝土的作用是不同的,引起混凝土劣化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不能把在不同地区试验的结果看成普适的规律。应当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出主导元素。结构物寿命第一阶段: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使用期间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结构物作用第二阶段:混凝土丧失水密性,变成水饱和,有害离子浸入。由于有害离子作用而连续膨胀、收缩,开裂,重量损失,渗透性增加;修补、加固后仍可用;结构寿命第三阶段: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到修补不如重建时,则废弃。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开始服役时早期无可见缺陷。如果早期产生可见裂缝,则劣化会加速我看你还是去买一本《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设计》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看一下,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是什么啊!

混凝土结构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和工业环境等。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混凝土内部,使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劣化、粘结性能降低,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适用性和安全性降低,最终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工作状态,使结构可能没有达到设计寿命就提前发生破坏。混凝土结构根据引起耐久性损伤的原因,又可以将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特殊环境和灾害环境。一般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酸雨、湿度与温度等能使混凝土中性化,并使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锈蚀,而环境湿度与温度则是影响钢筋锈蚀的最主要因素;特殊环境中的盐、酸、碱是导致钢筋锈蚀破坏与混凝土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如寒冷地区的冻害、沿海地区的盐害、腐蚀性土壤及工业环境中的酸碱腐蚀等;灾害环境主要指火灾、地震等对结构造成的偶发损伤,这些损伤与环境损伤造成的因素共同作用,将使结构性能随时间劣化。如果说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解决的是构件或结构承载能力问题,那么结构耐久性研究则解决的是混凝土抵抗环境作用能力问题。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混凝土和钢筋的劣化开始的,因此材料层次的研究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最基础部分,包括对混凝土和钢筋的研究。目前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在材料方面取得的,主要包括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和冻融破坏等的研究,以及化学、物理、生化过程和环境侵蚀分析。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研究我们来建立各种模型,为我们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评估的研究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划分为因素研究、机理研究、性能研究、评估研究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发展,各个层次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目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一般从环境层次、材料层次、构件层次和结构层次四个方面来进行,而对材料层次和构件层次的研究比较多些。混凝土耐久性深入研究并绘制成图1。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混凝土的碳化

2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碱-骨料反应

4混凝土冻融破坏

5氯离子侵蚀

混凝土的耐久性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指标要求?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而保持正常使用功效的能力。

没有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混凝土劣化,必然是几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是,也并不是在任何地区、任何场合下相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都起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和工程部位,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同样的因素,结构部位(是在地下还是地面,与水接触的程度等)、地下水位高低、气候等条件不同时,对混凝土的作用是不同的,引起混凝土劣化的主导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不能把在不同地区试验的结果看成普适的规律。应当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出主导元素。结构物寿命第一阶段: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使用期间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结构物作用第二阶段:混凝土丧失水密性,变成水饱和,有害离子浸入。由于有害离子作用而连续膨胀、收缩,开裂,重量损失,渗透性增加;修补、加固后仍可用;结构寿命第三阶段: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直到修补不如重建时,则废弃。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开始服役时早期无可见缺陷。如果早期产生可见裂缝,则劣化会加速

我看你还是去买一本《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设计》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看一下,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主要指标有:(1)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分P4、P6、P8、P10、P12共五个等级。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2)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分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和F300共九个等级。抗冻等级F50以上的混凝土简称抗冻混凝土。(3)抗侵蚀性。当混凝土所处环境中含有侵蚀性介质时,要求混凝土具有抗侵蚀能力。侵蚀性介质包括软水、硫酸盐、镁盐、碳酸盐、一般酸、强碱、海水等。(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混凝土的碳化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碳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削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大,但可能产生细微裂缝,而使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降低。(5)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是指水泥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较高时,会与骨料中所含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骨料表面生成碱-硅酸凝胶,吸水后会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的现象。——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