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什么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算例基本信息

周敏

ISBN:9 版 次:1页 数:179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建筑标准和规范图书工具书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设计应由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承担混凝土结构是否需要修复加固,应经结构可靠性鉴定,专家依据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提出鉴定,鉴定意见书可做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依据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设计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远比新建工程多而复杂,况且还要考虑业主的种种要求,因此,承担修复加固设计的人员除具有较强的结构理论、明晰的结构概念外,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才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修复结构加固设计方案,实现修复加固的目的。并不是一般的结构工程师都能做好加固设计,新建筑设计做的好的工程师,经过一定研究和工程实践后才有可能做好加固设计。 2.修复加固设计应处理好构件与结构、局部与整体、临时与永久的关系当某些构件不满足要求时必须进行加固,但结构体系的加固往往会被忽视,加固设计人员应从整个结构体系安全的角度考虑。当个别构件加固不影响整体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时,可进行局部加固;结构整体不满足要求时,应对结构进行整体加固;临时加固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应在尽量少停产、不影响或少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下进行。 3.修复加固的实施必须有科学的先后顺序通常应先治理后加固。由高温、高湿、冻融、冷脆、腐蚀、振动、温度应力、收缩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结构损坏,在加固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从源头上消除或限制其有害作用,正确确定加固处理时机,使之不致对加固后的结构重新造成损坏。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一般应先卸载或部分卸载,卸载后按一定顺序实施加固。一般而言,应先加固后拆除;先加固后开洞;先基础后柱、梁和板;先重要构件,后次要构件,最后做好保护与防护。 4.加固设计还应注意复核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做好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区的结构或构件加固,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应复核其抗震性能。结构加固后不应存在因局部加强或刚度突变而形成新的薄弱部位,同时还应考虑结构刚度增大或变化而导致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或变化的影响。在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还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的分布要均匀,避免出现新的薄弱层;竖向构件要连续,保证传力途径明晰与简单直接;增强构件或加固原有构件,均要考虑减少整个结构扭转效应的可能性;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要使结构的受力状态更加合理,防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消除不利于抗震的强梁弱柱、强构件弱节点等不良受力状态;考虑建设场地的影响;加固后的结构要选择地震反应小的结构体系;对原有的不合理结构体系、传力途径等应尽量进行改良。 5.采用成熟的结构修复加固改造方法与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改造或修复加固设计时,要注意选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成熟的新技术。应注意,必须采用经过正式鉴定的技术和产品,对于其它一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经过慎重研究和试验确定可靠后方可采用。 6.消除被加固结构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为适应被加固结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较为充分地发挥后加部分的潜力,加固结构所用钢材,一般应选用比例极限变形较小的低强度(I、II级)钢材。为提高二次组合结构结合面的粘结性能,保证新旧两部分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加固结构所用水泥及混凝土要求收缩性小、最好微膨胀、与原构件的粘结性好、早期强度高,对加固结构所用化学灌浆材料及胶粘剂,要求粘结强度高、可灌性好收缩性小、耐老化、无毒或低毒。从受力情况分析,加固结构的新加部分,因应力、应变滞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尤其是当结构工作的应变应值较高时,受压构件和受剪构件,往往会出现原结构与后加部分先后破坏的各个击破现象,致使结构加固效果很不理想或根本不起作用,相反,加固时若进行卸荷,情况则不同,由于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降低乃至消失。破坏时新旧两部分就可同时进入各自的极限状态,结构总的承载力可显著提高。卸荷加固承载力的计算,原则上仍按二次受力进行,但当卸荷达到一定程度,可近似简化为按一次受力组合结构计算,特别是以钢筋为主要承力的受拉、受弯及大偏心受压构件。卸荷可以是直接卸荷,也可以是间接卸荷。直接卸荷是全部或部分直接搬走作用于原结构上的可卸荷载;间接卸荷是用反向力施加于原结构,以抵消或降低原有作用效应。直接卸荷直观、准确,但可卸荷载量有限,一般只限于活荷载;间接卸荷量值无限,甚至可以使作用效应出现负值,间接卸荷有楔升卸荷和顶升卸荷,前者以变形控制,后者以应力控制。预应力加固法与卸荷合二为一,是将结构所受荷载,通过预应力手段部分地转移到新加结构上的一种方法。 7 加固设计与新建筑的结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应区别对待加固设计计算时,可考虑楼面活荷载的折减,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梁,核算其受弯承载力时,跨中应考虑现浇板有效受压翼缘宽度,跨中和梁端受压区钢筋的双筋梁作用框架梁核算端部承载力和裂缝时的弯矩值应取柱边值而不应取柱中值,各构件混凝土强度应按检测的实测值换算为设计值取用,采用计算机软件做整体内力分析后,必须对构件做局部验算。 8.力求与施工单位进行配合进行加固设计时,力求与承担施工的单位进行配合,根据该施工单位的经验和水平确定更合理的设计实施方案。如果在设计时不能确定施工单位,开工之前应就设计中的构造做法和施工要求与施工单位作交底和讨论,必要时进行方案调整和修改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造价。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义(七)

压入砌体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GB50011-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3节)。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6、7度时底部三分之一楼层,8度时底部二分之一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一般情况下拉结筋都采用一级钢6毫米圆钢筋,在墙体上用7或8毫米冲击钻头打孔,100毫米深,距地面200毫米第一层钢筋,以上为500毫米间距,如果是200厚发泡轻体砖,就改为400毫米,钻孔内垃圾物清理干净有,用植筋胶植入钢筋。在抗震地区,板底设有圈梁时,预制板应在板端每块板缝处设1Φ8的拉接钢筋,中间墙处钢筋每边伸入板中1000mm,端墙处伸入墙中并弯折。墙体拉结筋和构造柱的连接有两种方法。第1种在构造柱中直接预埋拉接钢筋,在预埋时,把预埋钢筋每隔500毫米埋设2~3根预埋筋,把垃圾桶翻出来绑在箍筋上不影响支模板,待4个小时后把模板撤除,把钢筋活动一下,在砌墙时再把钢筋扳直的等等。

墙体拉结筋的植筋长度是15倍D,一般墙体厚度为20CM,然而因为现实和理论值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实际施工中墙体拉结筋的植筋长度是12D左右。《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植筋长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墙体拉结筋的植筋长度是15D。

跪求二次结构植筋深度规范或图集,请各位大哥大姐们帮我找找那个规范或图集,把规范或图集号发过来!谢谢

第七章 pkpm软件关于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一)规范要求

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 7311条第2款规定:一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7311-2取用。

⑵第 7311条第3款规定: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l0=[l+015(ψu+ψl)]h (7311-1)

l0=(2十02ψmin)h (7311-2)

式中:ψu、ψl——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ψmin——比值ψu、ψl中的较小值;

h——柱的高度,按表7311-2的注采用。

(二)工程算例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层框架错层结构,首层层高2m,第二层层高45m。其第一、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1所示。(图略)

(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

⑴计算结果表:

--------------------------------

表1 柱1、柱2、柱3按照表7311-2直接取值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1/325/325/144/144/

柱2/100/325/125/144/

柱3/100/100/125/125/

--------------------------------

表2 柱1、柱2、柱3按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1/359/383/160/170/

柱2/133/383/142/170/

柱3/119/112/223/214/

-------------------------------

表中数据依次为:柱号/首层cx/首层cy/二层cx/二层cy/

柱1是边柱,首层无梁,二层与三根梁相连;柱2也是边柱,首层下向有一根梁,二层与三根梁相连;柱3是中柱,首层、二层均与四根梁相连。

⑵结果分析:

①表1中cx、cy的计算过程

②表2中cx、cy的计算过程

根据公式(7311-1)和(7311-2),

ψux=(ecic下/lc1+ecic上/lc2)/[(ecib左/lb1+ecib右/lb2)×2]

对于底层柱,由于柱底没有梁,所以程序自动取ψlx=01。

(四)注意事项

⑴采用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时,程序采用以下原则计算梁、柱构件的刚度:

①没有按规范要求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②对于混凝土梁,程序采用架的刚度放大系数值恒为20;对于钢梁,则采用设计人员输入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③程序对于另一端不与柱(墙)相连的梁按远端梁铰接处理;

④当梁的两端与柱铰接时不考虑梁的刚度;

⑤当梁的一端与柱刚接、另一端与柱铰接时对于混凝土梁,梁的刚度折减50%,并不受有无侧限的限制;对于钢梁,有侧限时折减50%,无侧限时不折减;

⑥当柱一端铰接时则相应端梁与柱的刚度比取01;

⑦斜柱(支撑)刚度不考虑在约束刚度比的计算中;

⑧单向墙托柱、柱托单向墙,面内按固端计算,刚度比取10,面外按实际情况计算;

⑨双向墙托柱、柱托双向墙,双向刚度比均取10(柱端已定义为铰接的不在此列)。

⑵斜柱(支撑)的计算长度取10。

⑶地下室的越层柱,程序不能自动搜索,而按层逐段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⑷所有边框柱,其计算长度系数内定为075。

⑸对于混凝土柱,其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25,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60。

⑹程序只执行现浇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没有执行装配式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

⑺目前的satwe软件对有吊车或无吊车的排架结构的柱计算长度系数仍按框架结构实行。

⑻对于satwe软件,设计人员修改柱计算长度系数后,不要再进行“形成saiwe数据”和“数据检查”等操作,而应该直接计算,否则程序仍然按照原来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计算。

(五)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由于目前的satwe软件没有直接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的功能,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自己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⑴在新版的 satwe软件中首先按照不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有荷载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⑵点取satwe软件“总信息”中“恒活载计算信息”里的“不计算恒活载”选项,然后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⑶将头两步计算得到的弯矩设计值相比看是否满足《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中的条件;

⑷在选择弯矩设计值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一工况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lmin应符合构造要求:

1、受拉钢筋锚固:max(03ls;10d;100mm)

2、受压钢筋锚固:max(06ls;10d;100mm)

计算规范上有公式,和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砼强度等及、钢筋种类、植筋胶级别、箍筋等等有关系。

扩展资料:

二次结构植的施工操作

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钻孔

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钢筋选用首钢生产的φ25钢筋,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洗孔

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

方法是:用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

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钻孔清洗完后要请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注胶

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

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操作。

在注胶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钢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固化养护

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

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图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