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补偿收缩混凝土使用的膨胀性材料1.1 氧化镁膨胀剂1.2 氧化钙类膨胀剂1.3 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1.4 硫铝酸钙类膨胀剂1.5 膨胀水泥1.6 我国主要的膨胀剂1.7 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适应性第二章 补偿收缩混凝土
一、两者的组成不同:
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组成:膨胀剂是指与水泥、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水化硫铝酸钙,使混凝土产生膨胀的外加剂。按膨胀源可分成: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氧化钙类三大类膨胀剂。
2、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二、两者的使用要求不同:
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使用要求: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所需的强度、膨胀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性能要求。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膨胀剂,其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经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的限制膨胀率应比设计值高0005%。补偿收缩混凝土宜釆用较大的砂率,较小的坍落度,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0。
2、普通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搅拌、成型、养护)有关。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三、两者的特点不同:
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特点:膨胀混凝土在限制条件下,在混凝土中建立一定的预应力,改善了混凝土的内部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抗裂能力。在水泥硬化过程中,膨胀结晶体(如钙矾石)起到填充、切断毛细孔缝作用,使大孔变小孔,总孔隙率减少,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了它们的抗渗透性和力学性能。
2、普通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偿收缩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混凝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型混凝土
补偿混凝土其实就是加入一定量微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每立方单价会比普通混凝土高,可以按照实验室配合比和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来确定或者直接咨询搅拌站报价来确定。
养护:
1、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d。对水平构件,常温施工时,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
2、底板宜采取直接蓄水养护方式。墙体浇筑完成后,可在顶端设多孔淋水管,达到脱模强度后,可松动对拉螺栓,使墙体外侧与模板之间有2~3mm的缝隙,确保上部淋水进入模板与墙壁间,也可采取其他保湿养护措施。
3、在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间应延至7d以上, 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再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
补偿收缩混凝配制和浇筑的规定
一、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所需的强度、膨胀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性能要求。
2、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使用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膨胀剂,其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经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的限制膨胀率应比设计值高0005%。
3、补偿收缩混凝土宜釆用较大的砂率,较小的坍落度,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0。
4、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指标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指标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用 途 限制膨胀率(10) 限制收缩率(10_) 最小胶凝材料 用量(kg/m) 水中14d 空气中28d 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 ≥15 ≥30 300 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 带和工程接缝填充 ≥25 ≥30 350 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部位应清理干净。
2、当施工中因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 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先在其上铺设30mm〜 50mm厚的同配合比无粗骨料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3、当超长的板式结构釆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时,应根据所选膨胀加 强带的构造形式,按规定顺序浇筑。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浇筑前,应将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
4、板式结构混凝土应在终凝前釆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 行多次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