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水泵 > 正文

油浸式潜水泵与水浸式潜水泵有什么不同

天真的大地
明理的月亮
2022-12-31 21:14:42

油浸式潜水泵与水浸式潜水泵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慈祥的小虾米
务实的巨人
2025-04-20 10:35:23

1、电冷却液的种类:油浸式使用机械油,而水浸式使用水。

2、对环境的影响:水浸式若发生泄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油浸式会对环境造成油污染。

3、适用场合:水浸式可以用于饮用水的场合,油浸式主要用于农业排灌、水塔送水、喷泉、防汛排涝、市政施工排水等。

4、使用寿命:油浸式潜水泵其内有机械油润滑,润滑条件比水浸式更好,往往使用寿命较长。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同型号的潜水泵,应按规定的扬程使用,配用的钢管、橡胶管或帆管内径应符合技术要求。

2、出水管尽可能不要弯曲,及时发现并修补输水管的破裂处,以减少功率损失。

3、潜水泵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必须拉住耳环上的绳子,绝对不能拉电缆线,否则会造成电缆线损坏。

4、潜水泵不能抽排污水或含砂量大的水,尤其是采用机械密封的潜水泵更应注意这一点。

5、潜水泵电源应按规定选用,电源与水泵的距离不能过远,电压应在正常值的±10%之内,并在电源或水泵处埋设一根1m以上的铁棍作地线,以确保安全。电源必须接地可靠,加装漏电保护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水泵

最新回答
魔幻的唇彩
温暖的睫毛
2025-04-20 10:35:23

油浸式潜水电泵为泵机合一的可移式浅水排灌设备,它的特点是电机内部充满机械油,使机械密封的工作条件改善,外界的水更不易进入电动机内部。油液将电动机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出来,冷却效果较好,使电动机的温升大幅度下降,因而增加了潜水电泵的过载能力。另外,油浸式潜水电泵的轴承浸在油液中工作,润滑与冷却得到了保证,所以轴承寿命比其它形式的潜水电泵要长。

水浸式潜水泵的电机冷却方式是在电机腔内部充满水来冷却,因而冷却效果好。由于其本身结构的“先天”优势,使得QS泵与油浸式潜水电泵和干式潜水电泵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对密封无严格要求,即使电机腔有泄漏也不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

2、由于电机冷却效果好,节约材料。

3、对饮用提水无污染隐患。

悦耳的小猫咪
感性的老鼠
2025-04-20 10:35:23
油浸式潜水泵的意思是电机内部是充油的,用油给电机润滑,并与外界热交换散热。油浸式潜水泵的弊端是泄露之后对水体影响较大,而且不耐温度,电机温升较高之后,油会浊化,失去润滑效果,严重时会烧电机。

高贵的凉面
自信的发卡
2025-04-20 10:35:23
油浸式水泵和水泵的区别在于:

1、电冷却液的种类的不同。

油浸式使用机械油,而水浸式使用水。

2、对环境的影响的不同。

水浸式若发生泄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油浸式会对环境造成油污染

3、适用场合的不同。

水浸式可以用于饮用水的场合,油浸式主要用于农业排灌、水塔送水、喷泉、防汛排涝、市政施工排水等。

4、使用寿命的不同。

油浸式潜水泵其内有机械油润滑,润滑条件比水浸式更好,往往使用寿命较长。

油浸式潜水电泵为泵机合一的可移式浅水排灌设备,它的特点是电机内部充满机械油,使机械密封的工作条件改善,外界的水更不易进入电动机内部。油液将电动机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出来,冷却效果较好,使电动机的温升大幅度下降,因而增加了潜水电泵的过载能力。另外,油浸式潜水电泵的轴承浸在油液中工作,润滑与冷却得到了保证,所以轴承寿命比其它型式的潜水电泵要长。

慈祥的身影
自由的镜子
2025-04-20 10:35:23
机油的牌号:油浸式潜水泵所使用机油一般为5号机油或10号机油。不同牌号的机油不能混合使用。

电缆:对于小功率油浸式潜水泵,采用:中型通用橡套软电缆YZ(245 IEC 53)或 YZW(245 IEC 57);对于较大功率油浸式潜水泵,采用:重型通用橡套软电缆YC或 YCW(245 IEC 66)。

活泼的睫毛
魔幻的爆米花
2025-04-20 10:35:23
第一:水管路必须保证高度的密封,检查水泵及水管路的链接处是否有松动的现象。第二:要向轴承体加入轴承润滑机油,以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或补充。油浸式的水泵工作500小时后,就要更换一次密封的机油。水泵电机腔里的机油要一年更换一次。第三:点动水泵电机,试看水泵电机转向是否正确,当水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如果压力适合,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水泵电机有没有的负荷情况。水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泵轴承架轴承室磨损、轴承位磨损、泵体裂纹破裂、水泵气蚀、冲刷磨损等。出现上述问题后,解决办法是补焊或刷镀后机加工修复,两者均存在一定弊端,补焊高温产生的热应力无法完消除,易造成材质损伤,导致部件出现弯曲或断裂;而电刷镀受涂层厚度限制,容易剥落,且以上两种方法都是用金属修复金属,无法改变“硬对硬”的配合关系,在各力综合作用下,仍会造成再次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