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菜地的小型自吸泵60伏,能接多长的管子
8米。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维护容易、效率高、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两相线自吸泵下端管子能接8米,自吸泵理论值是可以达到10米,但在实际运用中最多可达8米。
管径用多大呢?估计问题出在吸水管太长了,吸水管的水头损失加上吸上的5米大大超过了吸水泵的8米吸程。我的分析如下:
假定你的吸水管内径是25mm,内管壁糙率n=0.01,则吸水管比阻 S=10.3*n/D^5.33=10.3*0.01/0.025^5.33=356301
假设流量只要求过 5L/S,即 Q= 0.005m^3/s
吸水管沿程水头损失 h=SLQ^2=356301*(16+5)*0.005^2 = 187 m 还未计及局部水头损失,吸水管沿程水头损失就大大超过吸水泵的8米吸程,比总扬程36米还大得多!
解决办法L:缩短管路、扩大管径,降低吸水泵的安装高程,改用高扬程水泵。
自吸水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普通离心泵,若吸入液面在叶轮之下,启动时应预先灌水,很不方便。为了在泵内存水,吸入管进口需要装底阀,泵工作时,底阀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所谓自吸泵,就是在启动前不需灌水(安装后第一次启动仍然需灌水),经过短时间运转,靠泵本身的作用,即可以把水吸上来,投入正常工作。自吸泵按作用原理分为以下几类: 1.气液混合式(包括内混式和外混式); 2.水环轮式; 3.射流式(包括液体射流和气体射流)。气液混合式自吸泵的工作过程:由于自吸泵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水环轮式自吸泵是将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内,借助水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当泵正常工作后,可通过阀截断水环轮和水泵叶轮的通道,并且放掉水环轮内的液体。射流式自吸泵,由离心泵和射流泵(或喷射器)组合而成,依靠喷射装置,在喷嘴处造成真空实现抽吸。
最大吸程8米的意思是水泵的最大自吸程度为8米。“吸程”也叫“大自吸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吸的程度”)。
吸水扬程理论值是10米,一般实际中由于精度,效率等原因,都不能达到这个数,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必须在这个数以下。在实际应用中,泵的吸程高为8米。(离心泵是利用大气压强自吸,而射流泵是利用高速流动的液体产生的负压而自吸,所以射流泵除外)。
吸程是大气压强决定的,大气压强是固定的,大气压强于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从理论上说是没办法增加吸程的。
在实际生产出来的泵中,能达到8米吸尘的只有QZFB型强自吸泵,一般的自吸泵自吸高度只有3-5米,其他离心泵也差不多这个高度。
除了自吸泵,射流泵也能自吸,容积式的泵也有自吸能力,隔膜泵是一种往复泵,属于容积式泵的一种。
关于底阀:对于一般的离心泵来说,不装底阀,泵一旦停下来,吸水管的水就会全部漏光,就得重新灌水,为了减少这个麻烦,就装个底阀,避免水漏光而重新灌水。
从节能的观点看,这对节能非常不利,因为底阀的水头损失系数很大,说简单点就是它的阻力很大,很耗能量,所以对节能很不利。现在的新型产品要好一点,但阻力仍很大。如果采用负吸式的(水泵高程比吸水水面高程低)就不需要底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