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水泵的汽蚀现象
(1)设计、制造方面。
1)改变叶轮形状的设计及优化叶轮的结构参数,改善汽蚀产生的外部条件;
2)叶片及其他水流经的部件应选用抗汽蚀性能良好的材料;
3)减少吸入管的压力损失∑h、吸入管路系统包括底阀、虑水器、管路、弯头、等,使这些部位的安装设计合理,减少损失,也是降低水泵发生汽蚀现象的重要途径;
4)减少泵本身必须的汽蚀余量,为此,可适当加大手级叶轮吸入口直径,或采用无底阀排水。(2)使用方面。
1)在安装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小泵的吸水高度。这样使泵运行中的允许汽蚀余量更大些。一般情况下安装高度在2~3.5m时,降低泵发生汽蚀现象。
2)降低井水的密度,含煤粉和泥沙的矿井水,为了减小矿水密度以减少泵的汽蚀,应在矿井排水之前做沉淀处理。
3)减小水流进泵吸入口的平均流速。
1、入口压力小于流体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2、泵吸入真空度大于允许吸入真空度。
3、离心泵安装高度提高,导致泵内压力降低。
汽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叶轮外缘叶片及盖板,涡壳或导轮处,不会发生在叶片进口处。汽蚀导致水泵性能变坏、装置运行不稳定、金属表面材料疲劳剥蚀、噪音和振动加剧等不良后果。因此,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中要分析、研究和监测水泵汽蚀,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扩展资料
为防止或减轻水泵汽蚀,应从规划设计、水泵选型、制造工艺、材质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1、正确选定水泵安装高程。
2、正确设计进水池和进水管道或流道。避免池内出现漩涡和偏流,保证进水喇叭口有足够的淹没深度。对于卧式离心泵,叶轮进口前应有不小于4~5倍泵进口直径的直管长度,以使叶轮进口流态较为均匀。
3、及时清淤,避免拦污栅堵塞,以减小吸水管或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提高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避免使用进水管道的闸阀进行水泵工作点的调节,以免造成水泵进口压力减小,流态紊乱,引起水泵汽蚀。
4、正确进行调度,保证水泵在允许汽蚀余量范围内运行。
5、采取措施减小水源的含沙量,避免过流部件被泥沙磨损而使水泵汽蚀性能恶化。
6、注意观测和检査水泵汽蚀部位,如果水泵过流部件已经岀现破坏,应及时进行修补。
7、提高水泵制造工艺,使过流部件表面光洁。
8、其他措施,如向泵内补气、增加诱导轮和采用抗汽蚀材料制造叶轮及泵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泵汽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蚀现象
这是因为:离心泵工作时的扬程、功率和效率等主要性能参数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把其变化关系画在一张座标纸上得出的曲线称离心泵的工作性能曲线或特性曲线。
当流量降低时,会产生哪种情况?节流调节的缺点是泵流量较小时,叶轮容易引起汽蚀。这是因为离心泵的叶轮在原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当阀门开度减小,流量太少时,不能将叶轮与液体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完全带走,使泵内液体温度升高。因而引起液体汽化,形成汽蚀。尤其是发电厂中锅炉给水泵更为显著。所以采用节流调节时要设置再循环系统,加大泵的输出流量以防止汽蚀。当给水流量降到最大流量的1/3时,就应开启再循环门,使通过给水泵的流量适当增加,以保证给水泵内液体温度不至上升。
节流调节就是在输送流体的管道上改变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泵的流量,即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常用出口端节流调节,因为入口节流调节会使进口压力降低,有引起汽蚀的危险。
1、汽蚀异响即水泵发生汽蚀时带来的声响,一般呈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响。
2、松动异响即由转子部件在轴松动而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常带有周期性。如循环水泵叶轮、轴套在轴上松动时(间隙甚至超过1~3毫米),会发出咯噔咯噔的撞击声。如这是轴承有弯曲,则碰撞声音就会更大,因叶轮和轴套在轴上有向下垂的趋势,间隙出现在轴的下方。但当轴的弯曲面处的凸面转到上方时,就会撞击叶轮向上运动,没等叶轮动,于是发出周期性的声响。必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水泵是很危险的,除了转子部件摆动引起向泵内漏空气外,更严重的是会使叶轮产生裂纹、轴承断裂(在配合部位的边缘处)等。有些滚动轴承定距套,由于没被轴承压靠,运行中也会有断断续续的与轴的碰击声。因定距套与轴的间隙较大,当它在轴向又没被压靠时,会把轴的间隙出现在轴的下方。但偶然原因也会把间隙带到上方,由于自身重量的关系,定套距向下落去,发出与轴轻微的碰击声。
3、轴承的异音
A、新换的轴承,由于装配时径向紧力过大,滚动体转动吃力,会发出较低的嗡嗡声。此轴承温度会升高。B、如果轴承体内油量不足,运动中轴承会发出均匀的口哨声,这时就需要给轴承加油。C、在滚动体与隔离架间隙过大时,运行中轴承会发出均匀的口哨声。D、在轴内外圈滚道表面上或滚动体表面上出现剥皮时,运行中会发出断续性的冲击或跳动。如果轴承损坏(包括隔离架断开、滚动体破碎、内外圈破碎等),运行中有破裂的啪啪啦啦的响音。
工程上常用办法:
1、降低水泵安装高度(提高其入口井安装高度)
2、为水泵安装前置泵;
3、为水泵加装诱导轮;
4、在入口压力不足的情况下,降低其出口流量;
5、加装再循环系统。
6、改善流道,采用抗汽蚀性能更好的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