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水泵气蚀实验数据
气蚀实验数据,就是汽蚀余量,或空化余量。
参数不同数值不同的,知道流量、转速、扬程...,大致就知道了。
一般了解的话看GB/T1006-91,规定了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空化余量的标准。想准确知道问厂家,样本上也都有
泵汽蚀性能,要分别测量三个流量点,即大流量点,额定流量点,小流量点,每个流量点取至少13组数据,然后可绘出汽蚀曲线。测量方法,让泵运行在某个流量点,如额定点,进口门全开,通过调节出口门实现,一般进口真空达到500mm汞柱左右不再变化,初始真空度与500差值被13等分,这就是每次调节的量。开始调节,关小进口门,观察真空度变化达到计算的等分值即停止,再观察流量有无变化,若变小则开大出口门,保持流量不变,然后记录流量,出口压力表,进口压力表,转速,扭矩等数据。以此循环测量13次,直至真空度不再升高,而且出口表读数突然降低,并且泵出现噪声或振动,这就是汽蚀了,完成实验,将数据输入实验软件就能绘出汽蚀曲线。
计算汽蚀余量,扬程下降3%是指比初始扬程(即未开始调节阀门时的扬程)下降3%,而扬程是指出口与进口能量之差而不是单指出口压力表的数值。快汽蚀时调节阀门要慢,真正的临界点是不容易读到的,当有现象时已经过了,都是绘出曲线。在线上找到那个3%的点。
曲线绘制,泵的扬程作为纵轴,汽蚀数据作为横轴,汽蚀余量是汽蚀时泵进口具有超过汽化压力的总水头。P0为大气压,Pe为汽化压力,P1为真空度,g为9.8,ρ为水密度,进口为基准面,标高为零。公式为,(P0-P1)/ρg+v^2/2g-Pe/ρg,计算出13组数据,即可绘出一条水平状曲线。再找出汽蚀点就行了。
真想弄明白,可参考GB3216-89,这是老国标,新的好象是2005年的,或找本“现代泵技术手册”看了。
NPSH3中的3的含义是做水泵汽蚀试验时,泵出口压力下降3%作为泵发生汽蚀的指标,此时的汽蚀余量作为泵所需汽蚀余量。新标准中用NPSH3代替NPSHr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二、泵汽蚀基本关系式
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由泵本身和吸入装置两方面决定的。因此,研究汽蚀发生的条件,应从泵本身和吸入装置双方来考虑,泵汽蚀的基本关系式为
NPSHc≤NPSHr≤[NPSH]≤NPSHa
NPSHa=NPSHr(NPSHc)——泵开始汽蚀
NPSHa NPSHa>NPSHr(NPSHc)——泵无汽蚀
式中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
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
[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三、装置汽蚀余量的计算
NPSHa=Ps/ρg+Vs/2g-Pc/ρg=Pc/ρg±hg-hc-Ps/ρg
四、 防止发生汽蚀的措施
欲防止发生汽蚀必须提高NPSHa,使NPSHa>NPSHr可防止发生汽蚀的措施如下:
1. 减小几何吸上高度hg(或增加几何倒灌高度);
2. 减小吸入损失hc,为此可以设法增加管径,尽量减小管路长度,弯头和附件等;
3. 防止长时间在大流量下运行;
4. 在同样转速和流量下,采用双吸泵,因减小进口流速、泵不易发生汽蚀;
5. 泵发生汽蚀时,应把流量调小或降速运行;
6. 泵吸水池的情况对泵汽蚀有重要影响;
7. 对于在苛刻条件下运行的泵,为避免汽蚀破坏,可使用耐汽蚀材料。
关于汽蚀的其他问题
是否材料越硬越耐汽蚀??
基于遗传算法的泵汽蚀试验数据拟合
请教温度对汽蚀的影响
汽蚀与其他
2CR13铸铁汽蚀问题
扬程及汽蚀问题
请哪位高手解释一下汽蚀裕量的概念。
离心泵汽蚀请教?
水泵抗汽蚀、磨损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汽蚀都是有害的吗?
请教水泵安装问题(关于汽蚀)
请教各位老师汽蚀问题
[请教]高铬合金产生严重汽蚀
[推荐]泵的汽蚀
关于闭式试验台的汽蚀罐
求教容积泵的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
抗磨抗汽蚀问题
有做过汽蚀实验的吗
泵的 吸程=当地大气压 - 汽蚀余量 - 安全量按0.5米计(单位用米)
,泵样本上的其蚀余量是按15度清水做的,查表可知15度水的饱和压力是绝对压力0,17m水柱 ,40度水的饱和压力是绝对压力0,74m水柱, 两者相差0,74 - 0.17 = 0,57 m水柱. 所以还要考虑这个差值。
泵的计算安全量 = 10.02 - 2.5 - 0.57 - 6.5 =0.45m
泵在这个安装高度可以正常工作,只是安全余量小了一点。
二、若水槽改为封闭,槽内水面上压力为30KPa,将水槽提高到距泵入口5m高处,当然是好方案,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有装置气蚀余量和泵汽蚀余量。会搞混,你可以理解为理论气蚀余量(就是理想状态下的汽蚀余量)。比如:理论汽蚀余量是泵在3米以下就可以把纯水(100%无杂质清水)吸上来。但实际会有损失,水流影响,水质不纯(密度大),等原因,需要4米才可以吸水上来,就是实际汽蚀余量。
你就这样理解好了。
l初生阶段用肉眼或其它手段检测出汽蚀的发生;
2发达阶段初生阶段进一步发展,成为激烈发生的阶段;
3终结阶段 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的阶段。
汽蚀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l游离或移动汽蚀;
2固定或附着汽蚀;
3旋涡汽蚀;
4振动汽蚀。
游离汽蚀是在流动的液体中产生气泡,同时在液体中成长,到高压处而渍灭。固定汽蚀是在置于流动中的物体表面或流道边壁上形成空穴,并附着于壁面之上。旋涡汽蚀是在旋涡中低压部分发生空穴。在螺旋桨翼端发生的汽蚀就属于这种汽蚀。 振动汽蚀是在大振幅、高频压力脉动液体中发生的汽蚀。进行材料汽蚀破坏实验常常利用这种汽蚀,通常在水力机械中并不多见。在水力机械中往往同时发生移动汽蚀和固定汽蚀
计算方法可参照东莞现代水泵厂网站:http://www.dgxdby.com/news/60.htm